1.小丽经常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学习了小学生守则后,她决定改正这种不良行为。可是不久后,小丽的这种行为依然频繁出现。对小丽的教有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金标尺教师答案】
本题考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学生品德发展
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小丽决心改正,说明她的道德认识足够,但其道德意志比较薄弱,所以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因此对小丽的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其道德意志。故C 项符合题意。
A 项: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与道德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行为,对人或对事做出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道德评价。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 项: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品德转化的催化剂。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 项: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
2.家长有为儿童做出教育选择的权利,但如果家长过分强调自己的意思,忽视孩子的发展状态与要求,往往会_____。儿童过早地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其学习_____的培养,更别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
A.适得其反 自信心
B.揠苗助长 自律性
C.差强人意 积极性
D.大失所望 平常心
【金标尺教师答案】
第一空,根据“儿童过早地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其学习_____的培养,更别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知,家长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好的学习习惯,而他们的一系列行为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那么就达不到家长的目的,故待填词要体现达不到目的之意。对应选项,A项“适得其反”指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B项“揠苗助长”指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D项“大失所望”指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三项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差强人意”指大体让人满意,与文意相悖,排除。第二空,根据“儿童过早地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可知,儿童会对学习产生害怕困难的情绪,不利于儿童学习不怕困难的决心,故待填词要体现不怕困难之意。对应选项,A项“自信心”指对自己的充分的信心,符合文意,当选。B项“自律性”指自己管理、约束自己,未体现不怕困难之意,排除;D项“平常心”未体现不怕困难之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项。
3.有大中小三个正方形水池,底面边长分别为10米、6米和4米。把两堆碎石分别沉入中、小两个水池里面,水面分别上升了10厘米和20厘米。如果把这两堆碎石都沉入大水池中,水面会升高多少厘米?
A.6.8
B.7.2
C.7.8
D.8.5
【金标尺教师答案】
几何问题。
解题重点: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即为沉入的碎石的体积。
解题过程:两堆碎石的体积和为600×600×10+400×400×20=6800000立方厘米,放入大水池后,水面上升了6800000÷(1000×1000)=6.8厘米。
故本题答案为A项。
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 )。
A.A
B.B
C.C
D.D
【金标尺教师答案】
图形组成凌乱,考虑数量类规律。元素和笔画数均无规律,考虑依次数面线点角。观察发现,第一组图形的直线数依次为2、3、4,呈等差递增规律;第二组图形的直线数依次为0、1、?,则?处图形的直线数应为2。选项图形的直线数依次为1、2、0、6,只有B项符合。
故本题答案为B项。
5.张老师刚接手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平时的课间和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他们班级的同学都是一个一个小团体进行活动,很多同班同学有时见了面也不打招呼。经过了解,张老师发现,同学们刚进入初中,很多人彼此都不熟悉,只能跟同一个小学升上来的同学组成小团体进行活动。针对此现象,张老师决定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下列最适合作为班会主题的是( )。
A.明是非,讲规矩
B.以德律己
C.融入集体,学会交往
D.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金标尺教师答案】
本题考查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班会主题。
从题干可知班级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班级的同学都是一个一个小团体进行活动,很多同班同学有时见了面也不打招呼,说明班级凝聚力不够,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因此,班会主题《融入集体,学会交往》最为合适。故C项符合题意。
A项:《明是非,讲规矩》这一主题班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生活中明辨是非,尊重各种规则。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以德律己》这一主题班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德行。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 项:《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这一主题是跟文明礼貌有关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