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6.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61.2%、2018年起无证园保持“零状态”……
近年来,地处北京远郊的生态涵养区密云,坚持学前教育“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公益普惠、优质多样,部门联动、协调共进”的发展战略,通过“增、扶、优”逐步形成了“城区以公办园为示范、公办民办并举、优质多元发展,农村地区以镇中心园为示范辐射带动村园发展”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普惠性幼儿园这一概念具有普惠性、地方性、公平性以及便民性等特点,是面向大众的教育机构,收费较为低廉,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化原则,能够缓解家庭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压力,满足所有幼儿接受教育的需求。
我国政府在2010年提出“普惠性幼儿园”这一概念,其目的为解决当前社会“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其是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直接目的,缓解各个地区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以及经济压力,满足人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可以满足学前适龄幼儿受教育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人本理念。
建设普惠性幼儿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核实认定标准。建设普惠性幼儿园需要以完善的认定程序作为基础,因此,认定标准是幼儿园建设的基础保障,只有对认定标准进行全面而严格的核定,才能突出幼儿园的普惠性。首先,在制定认定标准时,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学前教育需求进行综合设计,其次,在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过程中,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加深对普惠性幼儿园的理解,从观念层面和思想层面给予重视;最后,在建设中要关注幼儿园的硬件质量和教育质量,对认定标准进行细化,尤其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教师队伍管理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要制定量化标准。
第二,多元渠道融资。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惠民便民,减轻家庭在学前教育方面的经济负担,但是想要充分发挥普惠性幼儿园的公益属性,需要通过多元渠道进行融资。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属于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性工程,在资金来源方面,不仅要发挥当地政府的牵头作用,还要积极争取民间资本的鼎力相助,鼓励当地大型企业进行公益性援助,为幼儿园建设提供资金帮扶,进而保证普惠性幼儿园的稳定发展。
第三,建设教师队伍。教师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其对幼儿健康成长起到引导和教育作用,在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过程中,要给予教师队伍建设以高度重视,保证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符合岗位要求,提升普惠性幼儿园的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