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中写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个人修养法
本题考查德育理论───德育方法。
题干中的材料译为: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个人修养法指的是,教师自己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题干中进行自我反省,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改进,这属于个人修养法,故D项是正确的。
A项:说服教育法指的是,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B项指的是指用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学生的思想。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排除。
B项: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榜样他人,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情感陶冶法,指的是通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
2.人如果有一个寂寞的童年,真是最最堪怜,大人说的话他不懂,大人做的事他不理解,大人的喜怒他_____,像一个猫群中的幼鼠,充满了因寂寞而产生的_____。然而,和老年人的寂寞比较起来,儿童的寂寞似乎根本不值一提。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动声色 焦虑
B.捉摸不透 不安
C.茫然不解 疑问
D.不明就里 困惑
第一空,待填词与“不懂”、“不理解”形成同义并列,故待填词应体现“不明白、不了解”的意思。对应选项,B项“捉摸不透”指难以猜测、难以预料,C项“茫然不解”指一无所知,不理解,D项“不明就里”指不知道内幕,不明白其中含义,三项均能体现“不明白、不了解”的意思,保留。A项“不动声色”指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无法体现“不明白、不了解”的意思,排除。第二空,由“像一个猫群中的幼鼠”可知,待填词应体现出“害怕”的意思。B项“不安”指忐忑、不安宁,符合文意,当选。C项“疑问”与D项“困惑”均不能体现出“害怕”的意思,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文段出处】《老人的悲哀,你们年轻人是不会懂的》
3.甲从某制造厂收购了一批农用工具,加价35%转给乙;后来,乙因为担心货物积压太多,便削价10%转手给批发商丙;丙又加价25%批发给零售店;零售店加价20%销售。问制造厂手中价值120元的该种农用工具,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多少元?( )
A.218.7
B.183.1
C.275.5
D.201
经济利润问题。
解题重点:熟练运用经济利润问题的相关公式。
解题过程:甲购买的价格为120元;乙购买的价格为120×(1+35%)=162元;丙购买的价格为162×(1-10%)=145.8元;零售店购买的价格为145.8×(1+25%)=182.5元;消费者购买的价格为182.5×(1+20%)=218.7元。
故本题答案为A项。
4.温故而知新:《论语》
A.沧海一粟:《前赤壁赋》
B.相提并论:《诗经》
C.春风化雨:《庄子》
D.塞翁失马:《孟子》
题干逻辑关系: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二者为对应关系。
A项,沧海一粟出自苏轼作品《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相提并论出自《史记》而非《诗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春风化雨出自《孟子》而非《庄子》,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而非《孟子》,与题干逻辑关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项。
5.学校六一儿童节准备弄一个英语演讲比赛,你们班有两个同学想参加,张明平时成绩比较好,李飞同学平时不怎么敢说英语,只有一个名额,你是班主任,你怎么办?( )
A.考虑到班集体荣誉,私下找到李飞沟通希望他能把机会让给张明
B.为了更好的鼓励李飞学习的积极性,私下找到张明沟通希望他能把机会让给李飞
C.在班级举办演讲比赛,由班级同学当做评委选出参赛人员
D.让两位同学自行商量,最终选出一名参赛人员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是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是指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两位同学都想参加演讲比赛,老师要保证公正公平的态度不可凭借自己主观意图来决定。在班级举办演讲比赛,由班级同学当做评委选出参赛人员,既体现教师的公正公平,也体现出了民主管理的班级模式,故C项符合题意。
A、B项:对于两位同学都想参加演讲比赛,老师要保证公正公平的态度不可凭借自己主观意图来决定。故AB项不合理,古排除。
D项:让学生自行商量,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合理,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