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身份证号码是身份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关于我国公民身份号码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和校验码共18位组成
B.地址码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
C.校验码用X来代替10以保证公民身份证符合国家标准
D.三位顺序码的最后一位奇数分配给女性,偶数分配给男性
科技常识。
A项,公民身份号码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B项,地址码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C项,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如果某人的尾号是0-9,都不会出现Ⅹ,但如果尾号是10,那么就得用Ⅹ来代替。Ⅹ是罗马数字的10,用Ⅹ来代替10,可以保证公民的身份证符合国家标准,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D项,顺序码是指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月、日出生的人员编定的顺序号。其中第十七位奇数分给男性,偶数分给女性,选项表述错误,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D项。
2.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
D.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
A项对应到文段第二句,西方“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与文意相符,排除;B项,文段后半部分强调“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不同,但并未说明这些不同是对立的,且未讲述没有“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的后果,与文意相悖,当选;C项对应到第一句和文段第三句,“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符合文意,排除;D项定位到文段尾句,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3.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生物入侵的是( )。
A.加拿大一枝黄花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其他物种的生长和更新
B.福寿螺原被引进我国进行养殖使用,在野外大量繁殖后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
C.鬼针草产于华南、西南等省区,在其产区内生长迅速,影响其他作物生长
D.水葫芦被作为观赏植物从巴西引入,因大量繁殖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
定义强调:①由原生存地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②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
A项,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植物,入侵到本地,影响本地植物的生长,符合定义,排除;
B项,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到我国这个新环境后大量繁殖,破坏当地作物的生长,符合定义,排除;
C项,鬼针草在其产区内生长迅速,并没有入侵到一个新环境,不符合定义,当选;
D项,水葫芦从巴西引入到一个新环境内,大量繁殖导致其他水下植物死亡,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项。
4.某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前4分钟用半速飞行,后4分钟用全速飞行,在8分钟内一共飞行了72公里,则飞机全速飞行每小时速度是多少公里?
A.540
B.360
C.432
D.720
行程问题。
解题重点:熟练运用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
解题过程:设飞机全速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2x公里,半速飞行每小时x公里,根据题意得:4/60×x+4/60×2x=72,解得x=360。飞机全速飞行每小时速度是2×360=720公里。
故本题答案为D项。
5.方小峰老师是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但是皮肤黝黑。班级里有一部分同学私下煽动其他同学在课上捣乱,并且私下里对老师的外貌经常进行语言攻击,学生李婷婷知道了这件事并且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哪种做法正确?
A.在班级内部开展大规模普查,请同学们相互检举背后煽动者
B.开展一次“真、善、美”的讨论,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心灵美才是永恒,学会尊重他人
C.调查出这一群害群之马并让其回家反省一个星期
D.让全班同学针对此事进行反省并请全班同学对方老师致以歉意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策略选择——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引导全班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班风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之一,题干中的核心问题是班级内同学缺乏正确的审美观。所以B选项最为合适。
A项:不仅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建立,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故排除。
C项:直接给学生贴上“害群之马”的标签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故排除。
D项:要求全班同学进行反省,但是并不是全班同学都存在类似问题,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