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甲和其妻子乙感情破裂,甲多次协商离婚未果,于是甲在饭菜里投放毒药欲毒死妻子。为了防止儿子丙回家吃饭中毒,甲特意去学校门口接丙,不料丙早已回家,甲匆忙回到家中,发现乙、丙均中毒死亡。甲对丙的死亡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金标尺答案】A。本题考查刑法。
《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本题中,甲已经预见到自己投毒的行为可能会让丙中毒,特意去学校接丙,以为可以避免后果,最后导致丙死亡,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故本题说法正确。
2.(单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税收特征的是(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时效性
D.固定性
【金标尺答案】C。本题考查宏观调控。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注意】本题为选非题,请考生注意题干要求。
故本题答案为C。
3.(单选)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观点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金标尺答案】C.本题考查教育目的——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
教育无目的论由杜威提出。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故C项符合题意。
A项: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孟子、洛克、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等。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孔子、斯宾塞等。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
4.(多选)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A.德育形式
B.德育内容
C.德育方法
D.德育评价
【金标尺答案】BC.本题考查德育——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手段(包括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几个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在德育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相互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关系。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和调控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是德育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和德育影响的施加者、调控者,在德育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德育手段主要包括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进行的。这些物质和精神的手段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并使之发生相互联系的媒体和中介。故BC项符合题意。
A、D项: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C。
5.(判断)赫尔巴特最早论述班级授课制度。
【金标尺答案】×.本题考查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出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故本题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