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直播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流行且常见的内容形态和互动方式。当医生开始直播,病人病例便不免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近日,“如何看待医生边问诊边直播”这一话题被热议。
有媒体报道,一家国内知名医院的中层管理者,对身边越来越多的同行投入直播感到担忧。有的患者还因医生在诊室直播而产生医患纠纷,拨打“12345”投诉医院。
随着互联网医疗和社交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通过直播方式进行医疗科普。医生直播,进行医学知识科普宣传,值得肯定。但医生直播存在的隐患,更应该引起重视。
医生做直播有合理和有益的一面。第一,因为直播很直观,互动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医患之间通过直播交流的优势明显。近年来,广受民众喜欢的医疗短视频已出现了不少。第二,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观众介绍健康常识,普及医学知识,摒弃了枯燥乏味的文字科普,更能增添趣味性,提高观众的了解学习的兴趣。
但是,医生做直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第一,《医师法》明确规定了病人的隐私权,不仅不能直接透露,任何间接可能的透露都是不被允许的。在诊室内边问诊边直播,既可能将患者个人信息、病情等隐私公之于众,也可能对那些无心进入镜头的人的隐私造成侵害。第二,医生看病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既要业精,又要专注,才能增强诊断的准确性,进而对症下药。边问诊边直播可能导致医生分心,甚至造成一些事故。有媒体还曾报道过患者因反感医生在诊室直播诉诸市民热线的情况。
对于医生直播热,有必要予以规范管理。
医生直播要实现多赢,关键是要守住底线。近年来,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网络诊疗设立了准入门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可见,医生直播并非毫无规矩可寻。需要将相对抽象的法规细化成行业规范,甚至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的细线补牢漏洞,使两者紧密结合。
于医生个人来讲,尤须增强法律意识。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医师法明确规定,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依法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是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之一。这也意味着医生直播需慎之又慎。比如,直播行为最好经过所在医疗机构同意,直播过程及相关细节要在征得患者同意基础上进行,等等。
于医疗机构而言,应强化对医生直播行为的规制。既然医师线上诊疗、问诊,获取较高关注率及高报酬的行为是在其医院医师身份的标签下进行的,那么医疗机构对其行为就有相应的监督和管理义务,这关乎医疗机构的自身声誉,也是在为医疗服务更广泛、更高效惠民保驾护航。
监管机构更需要研究对策,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加以规范和管理,明确边界,扬长避短,让医生直播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现代化医疗的需要,造福于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