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本次调整中,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包括谈判调入的67种独家药品和直接调入的7种非独家药品,谈判成功的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另有11种临床价值不高的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调整后,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2860种,将于2022年1月1日执行。
医保谈判,牵动人心。因为医保谈判的结果,决定着医保药品目录上的药品种类,决定着目录所列药品的价格,因而与全体国民的医疗健康保障息息相关。这几年国家医保局不断把罕见病治疗药物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次又将7种罕见病药列入医保,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不仅彰显了积极承担公共责任的姿态,也彰显了医保药品谈判有独特魅力
多种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一方面,提升医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医保制度公平性。多种药品,包括一些“天价药”进入“医保目录”,将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这对于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引导我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将产生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另一方面,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多种药品进入“医保目录”,这无形之中就能大大减轻普通百姓“看病贵”的经济负担和经济压力,让普通百姓也能“看得起病”,不再让一些普通患者“小病不看”“重病硬撑”,有的甚至干脆“重病等死”。
再者,对于政府而言,医保谈判可以增加政府公信力。这一视频广泛播出之后,群众对于政府的夸奖不绝于耳,也进一步提升了政府的形象,增加了政府的公信力。对于制药企业而言,进了医保目录,意味着药品可以报销,并且获得了“官方”认可,特别对于创新药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具有战略性意义。
但现实中,受制于药品零加成、医疗机构药品品规数量管理、药占比等多种原因,部分患者在医院不能顺利开到药,也就出现了药物“进得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的尴尬境地。还有不少患者反映,每次药品降价后,市场上就会有大批同类的新药涌入,而纳入集中采购的“降价药”很快就会从市场上“消失”。药品入医保目录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走好后续的每一步。
第一,打通中梗阻,保证药品到百姓手里。国家医保局要加强药企和医院,药店等医保定点机构的沟通,简化流程,保证入保药品及时到群众手中。
第二,加强监管,保证药品质量。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强药品集中采购后的监管工作,督促推动降价药不仅要保证质量,而且要确保降价保供。同时,还要防止劣质药因正规的“降价药”短缺而“乘虚而入”。
第三,扩大药品入保范围。这次的成功只是开始不是结束,后续要调研民众急需的救命药,积极沟通药企,扩大药品入保序列目录,保证群众健康。
第四,坚持初心,完善医保谈判制度。继续发扬分厘必争的责任担当,探索出适应中国国情的谈判制度,降低百姓用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