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召开的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厕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卫生设施,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无厕、畜无圈的现象极为普遍,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高发。通过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持续推进卫生厕所的建设,改变了我国农村无厕所或厕所脏陋不堪的状况,有效防止了粪便污染水源和土壤,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关于农村“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然而,在农村改厕过程中,个别地区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政策把握不到位。一些地方政绩观出现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厕所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过分追求改厕速度。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厕所改不改、怎么改,有的地方没有认真听取农民意见。三是方式方法不科学。一些地方没有结合当地情况谋划改厕工作;有的地方工作缺乏总体考虑,比如强行拆除农户旱厕,新厕所却迟迟不建,甚至简单把发厕具当作改户厕。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有的地方对机构改革前后的改厕工作进行部门分割,对遗留的问题视而不见,迟迟不整改。
“厕所革命”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关系民生、关系作风、关系人心向背的大事。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对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厕所革命,首先要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真抓实干,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农村厕所是为农民而建,怎么改、改不改,农民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在具体推进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个人意愿,有针对性地提出群众愿意接受的不同改造方案,让干净、卫生、群众满意的农村厕所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其次,党员干部、农村干部要身体力行,发挥带头作用。敢于做改厕“第一人”,积极向周边村民群众宣传厕所革命带来的利好,让他们看到改厕后实实在在的效果和方便之处,积极主动加入到改厕行列中来,让“被动”变为“主动”,将农村厕所革命这件关系民生、关系作风、关系人心向背的大事真正做好做实。
最后,各级主管、政府人员要求真务实,坚决杜绝大搞形式主义。在推进过程中,杜绝敷衍了事、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在开展改厕前,要深入一线,深入农户家中,认真调研适合本地的改厕方式;同时,也要建立健全改厕后续长效管护机制。
厕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国家发展的注脚。“厕所革命”涉及乡风民俗、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问题,想要打通乡村的振兴新路径。就必须打通“厕所革命”的改革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