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从健全制度机制入手,为破解“困在系统里”的权益保障难题出实招、上硬招。
近年来,随着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快递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在给大众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数量也大幅增加。由于用工形式和就业方式相对灵活,他们的权益保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切实保障这部分群体的正当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解决此问题,8部门联合提出《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此次意见从明确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优化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四个方面出发,它的出台,无论对于平台经济还是劳动者,都具有重大意义。
给灵活就业人员带来全方位的保障、实打实的红利,也为相关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划出了“硬杠杠”。除了明确“平台企业应当合理承担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相应责任”外,更是在公平就业、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方方面面作出刚性规定。比如针对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推动行业明确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这也是从业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以制度创新展开源头治理,从顶层设计作出刚性规定,意味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更高阶段。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新业态劳动关系待明晰界定,社会保障存在“盲区”,平台监管仍有缺失”。相较之前零散的保障方法,此次出台的意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补齐制度短板上出实招,可以说更加全面、更加系统,也更加有力。
给就业者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职业环境,有利于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持续扩大,他们为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是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长远来看,通过提高权益保障水平,也能增强职业的吸引力,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政策制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从现实来看,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当然,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上,企业的责任是第一位的。相关企业务必依法依规开展经营、用工活动,及时调整优化不符合要求的做法。除了客观保障,劳动者自身也要增强劳动维权意识,积极维护正当权益。
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