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思想中,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是( )。
A.开而弗达
B,长善救失
C,不愤不启
D,有教无类
【金标尺教师答案】
本题考查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公平。
“有教无类”,即对任何人都给以教育,不分高低贵贱。“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体现了教育公平思想。故D选项符合题意。
A项:“开而弗达”指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绝不把最终结果直接给学生,倡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最后的结果,论述的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长善救失”是指发扬学生优点,补救学生的不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不愤不启”指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
2、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A.⑥②④①⑤③
B.⑤②③④①⑥
C.⑥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④⑥①
【金标尺教师答案】
观察选项判断首句,⑤句在讲北欧的地理位置,⑥句存在指代词“这”,不适合作首句,排除A、C两项。③句讲到受暖流影响,适合生物生长,②句具体讲到部分植物生长,且引来动物,④句讲动物又引来猎人,因此③②④捆绑,排除B项。代入验证D项,语意通顺、逻辑恰当,当选。故本题答案为D项。
3、某汽车销售公司要对员工业绩进行综合测评,调查发现该公司员工平均每人一个月销售30辆车,且优秀员工每月的平均销售量是45辆,除优秀员工外其他员工共有45人,他们的平均销售量是21辆,那么该公司共有员工( )名。
A.75
B.72
C.78
D.81
【金标尺教师答案】
和差倍比。
解题重点:通过销售的总数相同建立等式。
解题过程:设优秀员工有x人,总人数有(x+45)人,可建立等式30×(x+45)=45x+21×45,解得x=27,总人数为27+45=72人。
故本题答案为B项。
4、甲、乙、丙、丁、戊、己要被选派到ABC三个村当村官,已知有如下选派原则:
①每个村至少选一人,至多选三人
②如果甲去A村,那么丙和丁也去A村
③只有丁去B村时,乙才去C村
④或者丙去A村或者戊去C村
⑤乙不去A村,己不去A村
⑥甲、乙不去同一个村,丙和己去同一个村
如果每个村的村官人数均不相同,且戊去了C村,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去了A村
B.乙去了C村
C.丙和己去了B村
D.丁去了B村
【金标尺教师答案】
题干信息:①1-3人/村;②甲:A→丙:A且丁:A;③乙:C→丁:B;④丙:A或戊:C;⑤乙:-A且己:-A;⑥甲乙不同村,丙己同村;⑦戊:C;⑧三个村的人数分别为1、2、3。
由于本题信息较多,可以使用假设法和排除法进行推导。
A项,若甲去A村,则根据②和⑥推出丙、丁、己也去A村,A村有四人,不符合题干条件⑧,故甲不可能去A村,排除;
B项,若乙去C村,则根据③推出丁去B村,根据⑥及A项结论知甲去B村。这时B村有甲、丁2人,C村有乙、戊2人,不符合题干条件⑧,故乙不可能去C村,排除;
C项,若丙和己去B村,根据⑤⑥⑦及A项结论知,这时甲、乙、丙、戊、己都不去A村,所以只能丁去A村,这时A村有丁,B村有丙、己,C村有戊。根据条件③,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乙只能去B村,甲去C村。即:A村:丁;B村:乙、丙、己;C村:甲、戊,符合题干条件,当选;
D项,若丁去B村,根据⑤⑦及A项结论知,这时甲、乙、丁、戊、己都不去A,所以只能丙能去A村,不符合题干条件⑥,故丁不可能去B村,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项。
5、面对学生“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的表现,作为班主任,你打算如何处理,请从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以下处理不合适的是( )。
A.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B.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从而提高其意志品质
C.发挥集体的作用,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认同
D.以实施惩罚为主,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
【金标尺教师答案】
本题考查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应以批评教育为主,而非犯错即惩罚,此行为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反倒不利于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本题为选非题,故D项符合题意。
A、B、C项:分别从知、意、情三个方面入手,能够促进学生的改变。本题为选非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