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儒家学派撰写的、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金标尺教师答案】
本题考查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学记》。
《学记》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作者为乐正克,是儒家八儒之一乐正儒的代表人物。《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故A选项符合题意。
B项:《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2.相比VR封闭、隔绝外部世界的沉浸式体验,虚实结合的AR应用则不需要太 ,用户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一边使用一边活动,通过体感进行的交互让AR更具易用性和随意性。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目不斜视
B.专心致志
C.心无旁骛
D.一丝不苟
【金标尺教师答案】
由文意可知,“用户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一边使用一边活动,通过体感进行的交互让AR更具易用性和随意性”是对待填词所在句的具体解释,表示虚实结合的AR应用不需要用户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这应用上,又因为待填词前存在否定词“不需要”,故待填词应表达注意力集中的意思。对应选项,B项“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符合文意,当选。A项“目不斜视”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侧重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而文段强调做事专心,排除;D项“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侧重做事不马虎,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文段出处】《当智能手机变身AR终端》
3.某市育才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高一年级共选派了88名体育健儿参加,获得了10个第一名,16个第二名,30个第三名的可喜成绩,据统计,该次比赛88人中有36参加了拔河比赛,有38人参加了跳高比赛,33人参加长跑比赛,参加拔河比赛也参加跳高比赛的有15人,参加跳高比赛也参加长跑比赛的有16人,参加拔河比赛也参加长跑比赛的有13人,同时参加这三项比赛的人数是( )人。
A.22
B.23
C.24
D.25
【金标尺教师答案】
容斥问题。
解题重点:找清楚具体数据。
解题过程:设同时参加者三项比赛的人数为x,根据三者容斥公式可建立等式,88=36+38+33-(15-x+16-x+13-x)-2x,解得x=25。
故本题答案为D项。
4.下列四个选项中,你认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金标尺教师答案】
题干图形都是字母,可以优先考虑字母常考的曲直性、对称性、封闭性等考点。九宫格型,先看行间规律。观察第一行图形都较为规整,故考虑对称性。第一行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第三行图形也都是轴对称图形,那么第二行图形也应该都是轴对称图形,但无唯一答案;再观察可以发现第二行的图1和图3是既轴对称又中心对称的图形,故?处也应为既轴对称又中心对称的图形,只有A项符合。
故本题答案为A项。
5.白老师要借用六(二)班部分学生参加科技节宣传片的录制,因为这视频中有大量有趣的实验操作,所以学生都想参加,以下老师的那种做法更符合教育规律?( )
A.请跟班的班主任来推荐参加录课的学生人选
B.给无法参与活动的学生一些小礼物作为补偿
C.分两次进行上课录像,保证学生都能参与
D.用抓阄的方式公平选出参与录课的学生名单
【金标尺教师答案】
本题考查组织教学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
分两次进行上课录像,保证学生都能参与既能够满足全体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为宣传片录制提供可选素材,是最好的方法。故C项符合题意。
A项:班主任来推荐参加录课的学生人选上不能满足所有同学,且推荐毕竟过于主观,有失公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给无法参与活动的学生一些小礼物作为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当安慰学生,但是远不及让全体学生参与取得的效果更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用抓阄的方式公平选出参与录课的学生名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平,但是远不及让全体学生参与取得的效果更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