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具有“向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发挥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效性
【金标尺答案】C。本题考查教师劳动——教师劳动的特点。
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会表现出模仿老师一言一行的倾向,所以作为老师要做好表率和榜样作用,发挥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故C项符合题意。
A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第(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
2.何为严肃阅读,这是与消遣式阅读相对的概念。严肃阅读的前提是严肃写作。在《伟大的传统》一书中,利维斯认为严肃文学有以下要求,对人性足够深刻而又同情的理解;对现代性的警觉;语言须能精致准确表达出想要的对象,完整流畅的整体结构。严肃写作需要的是严肃的,有抵抗性的阅读,它不仅挑战读者的阅读耐心,更挑战着读者的认知体系和价值体系。
上述文字的主旨是( )。
A.阐释严肃写作要有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B.分析严肃阅读与严肃写作两者的关系
C.介绍利维斯对严肃文学内涵的界定
D.区分严肃阅读与消遣式阅读的不同
【金标尺答案】B。
文段首先阐述严肃阅读的概念;接着指出严肃阅读的前提是严肃写作,并通过利维斯的例子进行论证;最后指出严肃写作需要的是严肃的,有抵抗性的阅读。故文段为并列结构,强调严肃写作和严肃阅读的关系。对应选项,B项当选。A项,“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属于例子内容,非重点,且选项只提及到“严肃写作”,表述片面,排除;C项,“利维斯对严肃文学内涵的界定”属于解释说明中的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文段未提及“严肃阅读与消遣式阅读的不同”,只是提及两者是相对的,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项。
【出处】《严肃阅读的消逝:你为什么失去了阅读的耐心》
3.现有6位领导,每位领导要从6个乡镇(甲乡镇为其中之一)任选一个乡镇考察,则有且只有2位领导选择甲乡镇的方案有( )种。
A.1800
B.3600
C.6875
D.9375
【金标尺答案】D。
4.反事实思维通常是在头脑中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否定,然后表现为原本可能发生但现实并未发生的心理活动。根据发生的方向可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上行反事实思维和下行反事实思维。上行反事实思维,是对于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好的结果;下行反事实思维,是对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坏的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下行反事实思维的是( )。
A.要是当时好好复习,这次考试就可以通过了
B.如果祖父还活着,他一定不愿意看到今天这个局面
C.如果没有带这么多东西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跑的快点了
D.下行反事实思维定义强调:对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坏的结果;上行反事实思维定义强调: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好的结果;
【金标尺答案】B。
反事实思维定义强调:在头脑中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否定,然后表现为原本可能发生但现实并未发生的心理活动。
A项,这次考试就可以通过了,属于比真实结果好的结果,是上行反事实思维,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如果我发挥的稍微差一点,属于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与奖牌失之交臂,属于比真实结果坏的结果,符合定义,当选;
C项,一定不愿意看到今天这个局面,并未说明比真是结果好还是坏,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可以跑的快点,属于比真实结果好的结果,是上行反事实思维,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项。
5.语文老师在作业检查环节发现学生在课文背诵方面存在问题,于是采取了下列办法进行改进,这些办法中符合教学规律的有( )。
①第一天背诵后立即进行复习,三天后复习第二次,一周后再复习一次
②加强对课文层次结构的理解,同时加强对词句含义及思想感情的认知
③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等,根据情节经过来记忆
④鼓励学生在晚上临睡前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重复对相关内容的消化
⑤背完第一、二段,把两段连起来背;背完第三段再把前三段连起来背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金标尺答案】D。本题考查教学——教学规律。
①属于及时复习,便于提升记忆效果;②③属于精加工策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④⑤属于复述策略。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提升记忆效果,符合教学规律。故D项符合题意。
A、B、C项:均为干扰选项。
故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