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笔试题库 >  笔试模拟 > 

【每日一练】重庆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2022.11.8

2022-11-08  | 

1.发展的关键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提出来的。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互补性

【金标尺答案】A。本题考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平衡性。

身心发展规律中的不平衡性指的是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针对这条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抓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指生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可以互补。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2.生态好转,意味着我们能遏制库姆塔格大沙漠_____的脚步,让沙漠明珠——月牙泉依然_____在戈壁中,让弥足珍贵的莫高窟不会再次受到伤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侵蚀 摇曳

B.侵吞 流淌

C.吞并 闪烁

D.吞噬 镶嵌

【金标尺答案】D。

第一空,待填词形容沙漠的脚步。C项“吞并”指并吞、兼并,通常形容企业、行业,与“沙漠”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文段中将月牙泉比作沙漠明珠,待填词应表示明珠的特征。对应选项,D项“镶嵌”指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体现出明珠这个固体事物作为装饰嵌入戈壁中,符合文意,当选。A项“摇曳”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B项“流淌”形容液体流动,均无法体现明珠的特征,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项。

【文段出处】《哈拉诺尔湖干涸六十年重现碧波,来敦煌戈壁滩看“海”了!》

 

3.某福利院的两个兴趣小组共有256人,如果从甲兴趣小组调9个到乙兴趣小组,则此时甲兴趣小组的人数正好时乙兴趣小组的3倍,则甲兴趣小组现有(  )人。

A.183

B.192

C.204

D.210

【金标尺答案】B。和差倍比。

解题重点:根据总人数列方程。

解题过程:设此时乙兴趣小组的人数为x,则甲兴趣小组的人数为3x,列式得:x+3x=256,解得x=64。甲兴趣小组的人数为3×64=192人。

故本题答案为B项。

 

4.旧时王谢堂前燕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杭州

A.南京;山寺月中寻桂子

B.西安;二十四桥明月夜

C.洛阳;淮水东边旧时月

D.开封;月落乌啼霜满天

【金标尺答案】A。代入选项逐一验证。

A项,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描写的是东晋时期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二者为地点对应关系,山寺月中寻桂子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描写的是杭州之美,二者也为地点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旧时王谢堂前燕描写的是南京,而非西安,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在扬州,不在杭州,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旧时王谢堂前燕描写的是南京,而非洛阳,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淮水东边旧时月出自刘禹锡的《石头城》,淮水指秦淮河,描写的是南京,而非杭州,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旧时王谢堂前燕描写的是南京,而非开封,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月落乌啼霜满天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描写的是苏州城附近的景物,而非杭州,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项。

 

5.邵老师正朗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小曾大声问道:“邵老师,白发怎么会有三千呢?”对此,下列做法中最恰当的是( )。

A.警告小曾保持安静

B.装作没听见继续上课

C.告诉小曾不要钻牛角尖

D.组织学生就此展开讨论

【金标尺答案】D。本题考查师德与职业认知——教师观。

题干中,诗句里白发的长度更加贴切地体现了作者的愁绪,对三千丈的白发进行解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利于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及时解读。故D项符合题意。

AB项:均是忽视事情发生、忽视学生疑问的做法,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刻意回避问题的同时给学生扣上“钻牛角尖”的帽子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其好奇心。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

金标尺教师招聘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教师公招备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