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物心理学篇66】托尔曼
爱德华·托尔曼(1886年4月14日——1959年11月19日),二十世纪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托尔曼一生研究行为心理学,他的理论揉合了当时众多心理学理论,在其过世后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更促成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心理学“认知革命”。他提出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的概念,弥补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缺陷,同时他建构了符号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一)总体观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行为
托尔曼坚持认为心理学必须以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可以外部观察的行为。但他反对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行为,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整体行为,整体行为是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的。在他看来,所有行为都是由目的来指导的,如白鼠走迷津、猫试图逃出迷箱等都是由目的导向的。这些行为虽然同生理运动有关,或者依存于生理运动,但从根本意义上说,它们并不仅仅是一种生理运动。当研究行为时不知道,也无须知道其与哪些生理运动有关,因为研究者的根本目的在于了解行为的本质特征。
托尔曼认为整体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整体行为总是指向或离开一定的目标对象。若要识别某一行为,首先要确定这一行为所趋向的,或所躲避的,或既趋向又躲避的某一特殊目标对象。如猫逃脱迷笼的行为,它首先是离开迷笼的禁闭,或者说是趋向笼外的自由。每一整体行为都有这一显著特性。
第二,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象,整体行为总是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这就是说,整体行为具有选择性的特征,它总是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而放弃另外的途径和方式。例如,白鼠跑迷津是趋向食物,这种趋向表现为选择某一通道而放弃其他通道。
第三,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象,整体行为所选择的途径和方式总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则。如果有机体对整个情境缺乏一定认知,并且对情境中所充满的途径、方式和障碍没有整体认知,它就不可能选择出最方便的路径。这就说明,整体行为不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认知性。如一只白鼠如果面对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达到目标的途径,它总是在一定限度内选择在时间和距离上都较短的途径。托尔曼认为,在人类身上,这一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
第四,整体行为具有可教性的特征,即经过教育,整体行为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例如,白鼠走迷津所花费的时间一次比一次少,说明它的每一尝试都从环境刺激中接受了教训,并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进步。
托尔曼在论述整体行为时所使用的“目的”、“认知”等概念,被当时传统行为心理学家认为是违反了动物心理学研究中规律。 然而托尔曼并不认为他所提出的目的和认知是主观的东西,恰恰相反,作为整体行为的目的性和认知性是完全客观的东西。行为的目的并不是从行为中推测出来的,而是表现在行为上。换句话说,托尔曼是从逻辑实证主义或操作主义的观点出发看待行为的目的和认知特性的。
行为的决定因素:中介变量
托尔曼强烈反对把行为看作是刺激-反应的简单做法,认为介于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与有机体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他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认为认知、期望、目的、假设和嗜好等都是中介变量的具体表现形式。他还认为,对于行为的最初原因以及最后引起的行为本身都应该进行客观的观察并在操作上给以规定。
托尔曼试图从可以观察到的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探索有机体的内部过程,从而解答有机体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托尔曼曾经说过,中介变量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它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是行为的决定因素。只有搞清楚中介变量,才能回答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下为什么能引起某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反应。
最初,托尔曼把中介变量划分为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两大类,前者本质上是就是动机,后者则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再认等。认知变量是对“是什么”问题的回答,而需求变量则是对“为什么”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中介变量,通过实验设计并加以数量化,就可以被人们间接地推断出来。例如,他以动物被剥夺食物的时间来定义饥饿,根据某些操作的测量来定义能力等等。
后来,受格式塔心理学派勒温的影响,托尔曼将“生活空间”、“心理场”等概念引入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对中介变量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把中介变量划分为三大种类:需求系统、行为空间和信念-价值体系。需求变量是指驱力和动机等,认知变量是指知觉、回忆和技能等等。认知变量决定行为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变量决定着行为的动机。需求变量发动行为,认知变量决定行为的方向。托尔曼借此解释在一定情境下,动物为何及如何产生一定的行为反应。
中介变量是介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变量,代表着反应的内部心理过程。介变量是介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变量,代表着反应的内部心理过程。人们认为,华生的S-R公式是“空白的有机体”,即排除了有机体的心理状态;而托尔曼的中介变量则深入到个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有助于说明行为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