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物心理学篇39】库宁
库宁,教育心理学家,教师效能取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观不同,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关注的是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持这一取向的研究者认为,课堂管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技能;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可以达到改善课堂管理质量的效果。
(二)库宁模式
库宁模式是库宁在其1970 年出版的《课堂中的纪律和团体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用来防止和应对不良行为的管理策略。库宁认为,课堂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团体管理。在这种团体管理中,存在着一种涟漪效应:当你纠正一个学生的行为时,也会改变其他学生的行为。当教师使学生处于警醒状态、使其自身对学习负责的时候,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时的课堂秩序也是最好的。对于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最好采取预防的办法。对一个教师而言,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比纠正错误行为更为重要。
库宁用洞悉全局一词描述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作出及时而适当的反应。他强调,在课堂里同时出现几件事时,教师需要具备洞察全局的能力,随时掌握教室的每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同时处理几件事的能力。库宁认为,活动之间的平缓过渡和好势头的维持,是有效地进行团体管理的关键; 控制教学进度、因势利导和处理好活动之间的过渡,是教师维持课堂秩序所必须把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变化教学形式、课堂环境以及学生对进步的意识,学习厌倦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库宁还专门提到了两个可能导致课堂纪律问题的不当做法。其一是突兀,即不能流利地、有逻辑地从一种活动(使学生感到唐突,没有准备) 过渡到另一活动(某种活动尚未完全结束时就突然做另外的事,这往往会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其二是慢慢腾腾,即由于过度详尽的叙述或分析而出现了拖拖拉拉和浪费时间的现象。由于不良行为带来的连锁反应或过度停留于某个主题,而可能出现其他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