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阅读资料 >  教育公基 > 

重庆民转公教师考试:《教育理论》九个超纲考点

2022-08-22  | 

【导读】重庆民转公教师考试:《教育理论》九个超纲考点。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金标尺教育获取。

一、教育学超纲考点

(一)赫尔巴特———四阶段教学法

【知识详解】

1)明了

传授新教材,应当明了、清楚。教师主要采用提示教学,辅之以演示、直观,并消除学生认识上的混乱。这一阶段学生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中,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集中精力于细心观察,用心听讲,以明了新教材。

2)联合

亦译联想。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观念与已有的观念产生联系,在各种联系中品尝着联合的新知。教师应用分析和谈话法,以引起联合。这时学生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期待”,期望能获得联合的新知。

3)系统

经过联合,新、旧观念与知识产生了联系,但还不系统、严密,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揭示规律,寻求正确结论。教师可采用综合与归纳教学,形成概念、定理。这一阶段学生处于“静态的审思活动”中,其心理特征是“探究”,“感觉到系统知识的优点”。

4)方法

亦译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学生通过作业、自己写作与修改可以得到方法的思考练习”。教师可用练习法。学生表现为“动态的审视活动”,其心理特征是“行动”。

【例题】

赫尔巴特将教学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其中( )阶段的学生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

A.联合

B.系统

C.明了

D.方法

【金标尺答案】C。

 

(二)朱熹——朱子读书法

【知识详解】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记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原则。

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熟读精思:巩固性原则。

即既要熟读成诵,又能精于思考。熟读确实有助于理解,“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熟读的目的是为了精思。

3)虚心涵泳:客观性原则。

“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入为主,牵强附会。读书中发现了疑问,“众说分纭”,也应虚心静虑,切匆忙决定取舍。“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切己体察∶结合自身实际原则。

朱熹强调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

5)着紧用力:积极性原则。

其一,必须抓紧实践,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其二,必须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6)居敬持志∶最重要的读书法。

”居敬”,敬,恭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持志”是要坚定志向。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例题】

朱熹在朱子读书六法中,提出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记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的主张。其中,“切记体察”指的是( )。

A.反复咀嚼

B.身体力行

C.精神专一

D.自我反省

【金标尺答案】B。

 

(三)灵魂说

【知识详解】

1)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是不完善的、暂时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完善、真实、永恒的,这个理念世界就是理想国。

认为人的肉体是人的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理性是灵魂的基础。理性表现为智慧,意志表现为勇敢,情感表现为节制。

提出“知识即回忆”。柏拉图强调理性思维,他说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事物,学习即回忆,这就是柏拉图的"回忆说"。

2)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理论的基础————灵魂论。

《论灵魂》一书中将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灵魂,这三部分对应的是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与人的灵魂,与之相对应的将教育划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部分。

3)毕达哥拉斯————灵魂原则。

运用灵魂原则的第一位哲学家。

提出:①灵魂为万物的本源;②灵魂轮回。

【例题】

 )把可见的“现实世界”和抽象的“理想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而已。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金标尺答案】B。

 

(四)课程目标取向

【知识详解】

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研究,我们将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归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1."普遍性目标"取向

“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就可视为典型的“普遍性目标”,另外,《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典型的普遍性目标。

2.“行为目标”取向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课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最早提出“行为目标”的是课程开发科学化的提倡者博比特。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都属于行为目标取向。

3.“生成性目标”取向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生成性目标"的教育哲学思想可以追溯到杜威的"教育即生长”。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也是生成性目标的代表。

4.”表现性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取向是美国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参与活动时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所追求的不是学生反映的同质性,而是反映的多元性。

例如“在一个星期里读完《红与黑》,讨论时列出对您印象最深刻的五件事情”,就是典型的表现性目标。

【例题】

《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属于下列哪种课程目标取向(  )

A.表现性目标取向

B.普遍性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行为性目标取向

【金标尺答案】B。

 

(五)标准化测验

【知识详解】

根据测验题目的性质,可以将测验划分为∶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和标准化测验等类型。

标准化测验是一种具有统一标准、对误差做了严格的控制的测验。它是相对于教师自编试题的测验而言的。

标准化测验具有客观性、计划性和可比性等优点

①在大多数情境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自编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客观性是其最大的优势;

②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

③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标准化测验的不足之处有

①不能提高或促进学生的学习;

②要求接受测验的人在所有的重要方面都接近标准化样本;

③公平性有争议,学生在测验上的得分受其知识经验的影响,存在测验偏差。

【例题】

关于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客观性

B.可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

C.使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D.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

【金标尺答案】B。

二、心理学超纲考点

(一)情绪理论

【知识详解】

流派

理论

内涵

早期理论

詹姆士一兰格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坎农一巴德理论

认为情绪是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系统共同激活的结果,也就是说,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认知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

这个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

沙赫特与辛格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1)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手心出汗、心率加快等;

(2)个体必须对生理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3)相应的环境因素。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

他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例题】

山林里的老虎比关在动物园笼子里的老虎更让人恐惧,能直接解释这一情绪的理论是(  )。

A.情绪的行为理论

B.坎农一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C.沙赫特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D.阿诺德-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金标尺答案】D。

 

(二)创造力

【知识详解】

按照创造力本身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海纳特将创造力分为前创造力、潜创造力和真创造力。

1)前创造力,是指创造力的准备阶段或是创造力的萌芽阶段。它不能产生创造性的结果。例如,儿童的幻想,青年人的憧憬以及想入非非等。

2)潜创造力,是指对创造力的广义理解。潜创造力对个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但是已经被人类发现或发明的成果。

3)真创造力,是对创造力的狭义理解,是指提供具有独特的、新颖的和有社会价值的创造结果,该结果是前所未有的。

【例题】

儿童的幻想、青年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属于(  )。

A.真创造力

B.潜创造力

C.前创造力

D.中级创造力

【金标尺答案】C。

 

(三)心理学效应

【知识详解】

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影响学生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影响称为教师期望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有两类教师期望效应,第一类为自我应验效应,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第二类是维持性期望效应,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这种期望维持甚至增大了优等生和差生的差距。

2)狄德罗效应:是由18世纪法国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发现。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即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在拥有了一件物品后,倾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其他物品。

3)巴纳姆效应:也称暗示效应。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4)布利丹效应:是从一个外国成语引申而来的,指代决策中犹豫不决、难作决定的现象。

5)德西效应∶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变成是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这就是德西效应。

6)詹森效应∶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7)霍桑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例题】

 )是教师行为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分为自我应验效应和维持期望效应。

A.罗森塔尔效应

B.狄德罗效应

C.巴纳姆效应

D.布利丹效应

【金标尺答案】A。

 

(四)维果斯基———内化学说

【知识详解】

维果斯基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他认为,只有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才能把"直接的和不随意的、低级的、自然的”心理活动转化为“间接的和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儿童心理机能内化的关键。在解释言语发展帮助儿童认知思维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时,维果斯基更强调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重要作用。在内化的过程中,语言发展中的自我中心言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我中心言语的出现表明儿童的符号系统已经开始内化,儿童在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也能够思考和解决问题,对自己的行为具有了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例题】

维果茨基认为,( )的出现表明儿童的符号系统已经开始内化。

A.手势语

B.自我中心言语

C.语言获得装置

D.内部语言

【金标尺答案】B。

金标尺教师招聘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教师公招备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