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选择——管理组织能力
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矫正及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考点聚焦1
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矫正
(一)偷窃
正确做法:调查了解原委——如果是,耐心教育;如果不是,保护名誉。若情节严重则告知家长,家校合作。
错误做法:伤害学生自尊,如当众批评、检查书包、搜身、全班投票等。
(二)逃学、逃课、离家出走
正确做法:和家长共同寻找孩子——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家校合作。
错误做法:推卸责任,如默许、请家长带回家、请其他同学监督等。
(三)说谎
正确做法:耐心教育,循循善诱,必要时与家长合作。
错误做法:(1)推卸责任,如置之不理、请家长带回家;(2)伤害学生自尊,如公开处理(公开说明某同学犯错,要大家引以为戒等)、当众揭穿、让其他同学远离等。
(四)欺凌
正确做法:(1)与欺凌者谈话,了解症结所在;(2)与被欺凌者谈话,提供正确的解决办法;(3)召开班会讨论问题;(4)如涉及家长,可待了解事情原委后与家长沟通。
错误做法:(1)容易引发学生之间不和睦的表述,如汇报老师、相互监督等;(2)容易引起家校矛盾的表述,如在公开场合直接否定家长、在家长群限制家长的某些行为等。
(五)考试作弊
正确做法:正面引导,循循善诱;语言委婉,不伤自尊。
错误做法:伤害学生自尊,如当众辱骂、粗暴批评等不文明行为。
(六)迷恋网络游戏
正确做法: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错误做法:(1)粗暴禁止,批评教育;(2)对个别学生问题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