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晚间,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冠感染的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这一举措,意味着国家对新冠感染的应对措施,将从“乙类甲管”回归“乙类乙管”,也意味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新冠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综合考虑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和防控经验等因素,我国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实事求是、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的主动作为。此举顺应了客观规律、具备了充分条件,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新冠疫情之初,面对未知病毒,采取“乙类甲管”的管理,是最大限度护佑人民健康的负责任之举。如果说当时面对的是一道加试题,那么,经过与病毒三年的较量,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更像是一道常规题。回归“乙类乙管”,意味着防控思路和管理举措的全方位调整,但调整的只是管的等级,绝不意味放任不管。可以预料,在防控措施调整初期,我们依然要面对疫情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不论是感染病毒给个体健康造成的直接冲击,还是由此引发的医疗资源供应、特殊人群保障等次生问题,都令部分群众对防控政策调整之后的前景有所担忧。
对于这些担忧,有关部门与社会各界还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一方面,要一以贯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在借鉴汲取各地共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未雨绸缪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尤其要把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提高相关药品、试剂的可及性,完善分级诊疗等工作做在前面;同时加大宣传科普力度,给民众做好心理疏导,防止群体性恐慌,以万全准备争取平稳转段。
另一方面,“防重症”“治重症”是重中之重。特别是要加强重点人群保护,加强重点机构防控,做好重点行业防控,动态开展大型密闭场所防控和大型活动管理。并且三级医院要发挥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医院要畅通急诊和住院病房收治之间的“绿色通道”,对于急诊留观的重症患者要实现24小时清零收治。同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基础相对薄弱、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要确保药品能下得去,村卫生室能够配足配齐需要的药品;重症能转上来,发现重症患者后能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
当然,政策调整后,对个人防护提出的要求也更高。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习惯,在公共场所保持人际距离,及时完成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最大限度确保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