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笔试题库 >  笔试模拟 > 

【每日一练】重庆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2024.6.5

2024-06-05  | 

1.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叫作( )。

A.德西效应

B.近因效应

C.马太效应

D.皮格马利翁效应

 

【金标尺参考答案】D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家庭、教师和同伴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的实验研究表明,教师是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兄弟姐妹情况等各种信息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待的,期望形成后又通过各种方式如分组、强化、提问等影响被期望的学生,使学生形成对自己的期望,最后又表现在学生的行动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又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期望。罗森塔尔把这一现象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该术语源于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产生了爱恋之情,由于他热诚的期望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德西效应指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马太效应是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项。

 

2.社交工具升级、社交能力降级,是当下年轻人群体的一种生活交际尴尬。当下许多年轻人自称的“社恐”尚未达到疾病的程度,只是一种对社交回避、抗拒的负面情绪,但这种带有倾向性的社交焦虑,却需引发人们关注。年轻人热衷线上社交的热闹,非但不能消解“社恐”焦虑,反而会拉大与他人的心理距离。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

A.年轻人群体“社恐”的危害

B.年轻人群体“社恐”的发展

C.年轻人群体“社恐”的表现

D.年轻人群体“社恐”的成因

 

【金标尺参考答案】C

文段首先说明当下年轻人群体的生活交际尴尬,接着引出“社恐”这一话题,说明这只是一种对社交回避、抗拒的负面情绪,然后由转折词“但”指出观点,即年轻人的社交焦虑引发人们关注,最后通过“年轻人热衷线上社交”引发的问题说明为什么人们要关注年轻人的社交焦虑。因此,文段后文应针对转折后的观点继续论述,即围绕需要关注的年轻人的“社恐”继续讨论,关注“社恐”,得先知道它的表现。对应选项,C项符合文意,当选。A项,“危害”属于前文已经论述过的内容,排除;B项,“‘社恐’的发展”与前文话题不一致,排除;D项,根据逻辑可知,应先描写“社恐”的表现,再去讲述“社恐”的成因,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项。

【文段出处】《纾解年轻人“社恐”关键靠“自疗”》

 

3.某城市实行阶梯水价,标准范围内每吨水3元,超标准部分每吨水5元,某居民每月用水21吨,交水费85元,若该居民下月用水18吨,应该交水费多少元?

A.60

B.70

C.80

D.90

 

【金标尺参考答案】B

经济利润问题。

解题重点:求解出标准用水量。

解题过程:设标准用水量为x,根据总用水量为21吨,共交水费85元可得3×x+5×(21-x)=85,解得x=10。若总用水量为18吨,则应交水费为3×10+5×8=70元。

 

故本题答案为B项。

 

4.添附可以分为附合、混合和加工,其中附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成为一个合成物,人们虽然能直观地识别该合成物,但通常难以将该合成物分离,如一定要将该合成物分离,则会损坏该合成物或耗资过大。混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产相互混杂,不能识别,或者识别起来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附合的是(  )。

A.在租赁的房屋地板上铺瓷砖

B.对教室进行布置营造毕业氛围

C.把钻石镶嵌到购买的结婚钻戒中

D.甲的小麦在晾晒时被风刮到乙的小麦中

 

【金标尺参考答案】A

附合定义强调: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成为一个合成物,能直观地识别该合成物,但通常难以将该合成物分离;

混合定义强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产相互混杂,不能识别,或者识别起来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

A项,租赁的房屋是房东所有的,在房屋上铺的瓷砖是租客所有的,属于两个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成为一个合成物,房屋地板与瓷砖成为合成物,能够识别出来是合成的,拆除瓷砖会破坏合成物,属于能识别但难以分离,符合定义,当选;

B项,对教室进行布置的物品是容易分离的,不属于难以分离,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钻戒是一个人所有的物品,不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小麦混合之后,无法区分两种小麦,不属于能够直观地识别该合成物,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项。

 

5.近期体检发现,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恶化,原本不戴眼镜的同学戴上了眼镜,原本近视的同学度数加深很多。为保护视力,班主任李老师决定开展一次班会活动,最贴切的主题是( )。

A.《远离手机,健康成长》

B.《锻炼身体,从我做起》

C.《珍爱视力,保护自己》

D.《告别近视,茁壮成长》

 

【金标尺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教育方案设计——班会。

班会主题书写注意事项:①确定学段,符合学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实际。②主题鲜明,富有创造性。③主题简明扼要、中心明确、切中要害。题干中要求保护视力相关的主题。《珍爱视力,保护自己》最具针对性,主题鲜明,突出重点。故C项符合题意。

A项:《远离手机,健康成长》涉及手机的使用,题目中未提及。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锻炼身体,从我做起》涉及的是体育方面,题目中仅提及学生的视力情况,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告别近视,茁壮成长》虽然立意正确,但“告别近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