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小学开设爬树课上了热搜。据介绍,这门课一到六年级都有安排。钱塘区教育局表示,爬树课将在全区推广,未来让每一位学生都会爬树。不过,也有网友对于爬树课存在异议:这样的课程有多少可持续的价值?是否娱乐性大过于教育价值?这种活动对树的损害有多大?能持续多久?
爬树课不仅在小学很火爆,在大学也是很受欢迎,比如厦门大学开设的“攀树运动课”,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在于使同学们在野外和攀岩课程中有生存的基础,出发点是丰富学生体育课的范畴。可见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以及为了上好体育课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但是在不断创新课程形式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课程中体会到体育精神的真谛。
首先,要通过创新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其枯燥的广播体操,形式新颖甚至带有冒险意味的爬树课,固然是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所以,这已经达到了这门课程的第一个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要保证体育课程的可操作性。在设置一门课程的时候,要考虑得科学全面,比如体育课程设置的时长、场地的选择、体育器械的安全性能以及教师的专业性等。这些都是一门课程得以长久开设下去的保障。最后,重形式更要重内涵,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生的喜好或许是一时的,如果体育课娱乐性太强而科学性不足,就是失了体育课的本质。比如不管是爬树可还是攀岩课,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不断攀爬达到高峰,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轻言放弃,相互竞技,相互合作,并体会到目标达成时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否则便是只有娱乐而失了教育目的。
虽然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精神上形成一股永不服输,越挫越勇的韧劲儿。更甚者有时候我们需要用枯燥重复的训练去强化,去磨练意志,才能了解到体育的内涵,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尝试以创新的形式去引导他们走进体育世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开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