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宜宾的陈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张班干部竞选岗位表,班主任为全班51个孩子设置了50多个岗位。除了班长、中队长等“传统岗位”,还有一些特别的班干部,比如,图书管理员、红领巾管理员、雨伞管理员等等,很多网友看了后直呼“可爱”,由此引发一众网友热议。
设立50个班委,让全班同学都当上班干部,这是老师的一种管理方式。一方面让同学们都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主人”,以班干部的身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利于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另一方面也利于增强每位学生的荣誉感,从而更加积极自信,毕竟在惯性思维当中,优秀的学生才能成为班干部。因此别看孩子们头上只是多了一个“名头”,对荣誉格外敏感的他们,能够主动投身到岗位上的本职工作,积极为整个班级和集体服务,无疑是好事一桩,值得鼓励。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班级里个个都是班委,人人都是干部,会不会反而滋生出“官味”,偏离了这种做法的初心?班干部制度本身不是问题,但如果班干部太多太滥 ,就会产生问题。比如,每个同学都是“干部”,那么,到底谁能管理谁?“官帽”太多,反倒有可能凸显出“特权”带来的不平等。作为老师和家长,都不希望看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被功利思想腐蚀。
既然班干部制度的设计是好的,那么就要把它的“好处”落到实处。首先要给孩子们明确担任这个班干部的意义。是为班级做贡献,服务好其他同学,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的劳动和付出中得到应有的尊严和尊重。相信,只要家长和老师进行积极地引导,孩子们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其次,班级里设置的岗位可不能是“噱头”,而要真正发挥作用。不然,不仅会让一部分同学产生落差感,还会让更多同学感受不到劳动带来的价值和荣誉。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老师的智慧,只要能干出乐趣,干出成绩,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时代在变,如今的孩子不仅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在个体的自主发展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老师们能够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地设置新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符合当下教育规律和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对于小朋友的成长,我们既要高度关注,也应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