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阅读资料 >  综应 > 

重庆教师公招新大纲《综合应用能力(D类)》:身心发展

2022-11-30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考情介绍
【教育常识】:身心规律表现及其教育启示
【辨析题】:身心发展特点的极端做法
【案例分析题】:身心发展特征表现、特殊时期心理发展问题
知识详解
一、个体身心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 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2.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三)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
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
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6.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由于初中生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容易出现幼稚型的情感冲动,如他们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
 
【知识补充】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发展问题
(一)小学生
1.学习障碍:一般是指智力正常的小学生在阅读、书写、计算等方面,心理过程存在一种或几种以上的特殊性学习障碍。或者是处于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注意力比较分散,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可能表现为学习成绩差的情况。可能是认知功能缺陷导致,或者是不利的教育环境导致;
2.情绪障碍:部分小学生可能是家庭关系不和谐,会出现分离性焦虑,或者出现情绪急躁易怒等异常的心理问题;
3.社会适应障碍:可能小学生长时间不与他人接触障碍,入学不适应,可能与同龄人接触有困难,无法正常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4.品德缺陷:小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的因素,产生了一些叛逆的心理,这种情况下自我的品德可能会出现变化,不能够听从家长、老师的教诲,可能会引起品德缺陷。
(二)中学生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孤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问题。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
4.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有人把嫉妒说成一种根本的、普通的、强烈的心理现象,心理工定义说:嫉妒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感觉,是忍着痛苦去看待别人的幸福的一种倾向。它产生在当现时的和期望的各种关系受到威胁之时,是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的矛盾的情感。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
5.唯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中,处处都得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事中,只有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从不去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想方设法去损害别人和社会利益,以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
6.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据调查,厌学学生在中学生中高达 50.14%,其中初二最高,达 66.18%。 他们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看到课本就头痛,坐进教室就犯愁,经常迟 到、早退、旷课,对老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7.早恋问题
所谓早恋,指青少年中间过早地发生或发展着的恋爱现象。判断是否早恋的依据大致有两点:一是生活自立的程度;二是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8.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说中学生迷恋网络的问题,有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走不出来了,就会迷恋上网络,比如说,我的一个表弟,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迷恋上了网络,呆在网吧里几天几夜都不出来,学校找不到他就通知了家里,后来在一个很隐蔽的网吧里找到了他,他就跟疯了似的,直上网吧跑,最后只好辍学在家。
9.“追星”问题
当五彩的追光辉映着荧屏、舞台上富于青春生机活力的歌星、舞星、影星,以及体星、作家等成功者的身影时,一双双发自内心的崇拜目光,也在紧跟不舍地随着这些“星级”人物的身影,这成为青少年文化现象之一—“追星族”的涌现和“青春偶像热”的掀起。中学生的追星现象在初中一年级已经很明显了,我曾经在我们镇中学初中一年级教育实习,下课的时候与同学们聊天,同学们都围着我问我喜欢哪个歌星、哪个笑星等等。
10.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现象。它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以担心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受个体的认知评价、人格因素和其他身心因素制约的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一听说要考试就紧张起来,考前睡不好觉,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据调查,在中学生中,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 11.18%。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11.情绪方面的问题
表现为: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但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容易冲动,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可能会一点点小事而情绪激动,也可能为一点点小事而灰心丧气。多变的情绪,常常使他们难以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扰。放任的情绪往往又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爱和团结。由于中学生情绪起伏变化大,加上自我控制力较弱,很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以致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妨碍了自己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甚至违反校规,触犯法律。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之所以有不愉快的情绪,是因为人们对事有许多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我们不愉快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不合理的看法。
12.学业不良问题
学业不良现象在学校中是很普遍的,其实质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未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离教学的基本要求尚有一段差距。一般来说成绩极差的学生,其学业显然是不良的。这类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生”,也叫“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看重分数,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习不应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生时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光,为什么学生却如此痛苦呢?把学习的结果简单地用分数来评价,我们不得不把学习看作获取分数的一次竞赛,在竞赛中注定大多数是失败者,使学生感到学习是痛苦,因而也失去了对学习的乐趣,这不能不让人痛心。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着最敏感的心灵,老师、家长、同学一些不自觉的行为,一些未在意的话语,都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随堂练习
【辨析题】
1. 小学生心理发展快速性,稳定性差,因此要严加看管。请对这种观点做出判断和分析。
要求:判断准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 350 字。
【参考答案】
题干说法错误。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快速性,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在注意、情绪、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具有不稳定性。
同时,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具有可塑性,处于行为塑造的关键期,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而并非严加管教。教师对学生进行严加管教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造成反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一味的严加管教,要做到严慈相济。故题干说法错误。
2. 有老师说:“青春期的孩子爱跟老师、家长对着干,破坏力很强,必须严加管教。
要求:对上述观点作出判断和分析,条例清晰,字数不超过 350 字。
【参考答案】
此观点说法错误。
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过度性,动荡性等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他们情绪上起伏较大,思想比较敏感容易走极端,同时又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有当事件发生时容易出现和老师对这个干,破坏力很强等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对学生严加管教。
教师如果对学生严加管教,由于他们的情绪具有极大的波动任,奇能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同时,如果在同伴面前严厉的批评学生,可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时,教师应该首先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谈话艺术,对学生循循善诱,同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到达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该说法错误。
3. 青春期的学生很叛逆,所以教师必须要很严格,否则管不住学生。请对这一观点做出判断和分析。(9.25 试题)
要求:判断准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 300 字。
【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一味地严格要求不能达到教育目的。
由于受到经验等条件的限制,中学生心理发展表现出不稳定、动荡的特点。随着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更加迫切,对别人的评价变得十分敏感,容易产生强烈、狂暴的情绪体验,伴随着固执性,往往表现得执拗、蛮干。所以青春期的学生很叛逆。
但是,一味地严格要求,用权威的方式管理学生,一方面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表现得消极、被动、缺乏安全感、退缩、服从、胆怯,甚至会有违法乱纪行为出现。
因此,教师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民主,把握分寸,对学生做到严慈相济,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爱。
【案例分析题】某中学初二·五班学生小张的妈妈日常一直用 QQ 与班主任李老师交流。上学期开学没多久,小张的妈妈就常常在晚上通过 QQ 为小张请假,说他身体不适,无法上晚自习。因是家长申请,李老师每次都同意了小张妈妈的请假。一天,小张的妈妈在 QQ 上向李老师请假说,接下来半学期的晚自习都不来上了。李老师觉得有些奇怪,于是打电话给小张的妈妈,却发现自己的电话号码已经被“拉黑”,换了一个手机号码才打通小张妈妈的电话,与家长沟通后才知道,小张一直盗用小张妈妈的 QQ 与李老师交流,所有请假信息都是小张发给李老师的。在小张请假不来上晚自习的这段时间里,他基本都是在学校附近的奶茶店、咖啡店等“消磨时光”,看直播,玩游戏......李老师知道被骗后,非常生气,要求小张回家反思,并暂停了他两周的学习。
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析小张的行为表现。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 300 字。
【参考答案】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初中生容易被“诱因”引起的欲望所驱使,道德动机简单,常出现品德不良行为。材料中,小张假冒妈妈跟老师请假,逃课出去玩,表明小张出现了品德不良。
②中学生意志发展尚不成熟。初中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激情比较强,使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行为举止较难控制,常造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出现。材料中小张沉迷于直播和游戏,不但撒谎,而且还逃学,说明小张不能抵制外界诱惑,对学习缺少自觉,意志薄弱,尚不成熟。
③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独立性增强,竭力摆脱受人管束的状态。因此材料中,小张为了达到玩游戏、看直播的目的,通过假冒妈妈请假的方式,逃学出去玩。

 

金标尺教师招聘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教师公招备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