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物58】杨贤江
人物简介
杨贤江(1895——1931),又名李浩吾。浙江宁波慈溪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杨贤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他参与了五卅运动和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组织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转移到日本,在日本边进行革命活动边从事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及翻译工作。
主要作品
《新教育大纲》
《教育史ABC》
教育思想
杨贤江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它同经济基础有依存关系;教育既受生产方式也受政治制度所制约,又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起促进作用;教育由于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展起来;教育的“本质”,是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为全社会所共享的;但是,到了阶级社会,教育成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所实施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他主张对青年应进行“全人生的指导”,而关键则在于使青年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
(1)论教育的本质。教育起源于实际生活;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教育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和政治有影响。
(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使其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完满的青年生活包括:健康生活(体育生活)、劳动生活(职业生活)、公民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学艺生活)。具有正确生活态度的青年所应有的特征是:活动性、奋斗性、多趣性、认真性。
另外,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提出了“需要起源说”。认为:人类社会生活内容是多样性的,除了劳动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活动;教育的发生植根于当时当地人的实际生活的需要;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