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阅读资料 >  教育公基 > 

重庆教师招聘《教育公基》:104位教育人物—董仲舒

2022-06-07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教育人物60】杨贤江

 

人物简介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儒客大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主要论著

《天人三策》

《士不遇赋》

《春秋繁露》

 

思想成就

1.大一统

董仲舒提出思想“大一统”的论点。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只要不是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人。都不许其发展,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思想应该统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上。只有政治统一才能长治久安统一思想成了大一统的关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汉代立五经博士,明经取士,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视为“儒者宗”。

2.天人感应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他用这一象征农民阶级政治力量的“天”,来戒惧皇帝,使之自敛。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限制了皇帝的私欲和权力,为整个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意义是深远的。

3.以德治国

实行礼义,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为主,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视“德治”主张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基本治国原则。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金标尺教师招聘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教师公招备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