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传染病流行病学考点总结。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医院招聘信息网。
1.一个垂直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2.两个影响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
3.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三个时期:
(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潜伏期。潜伏期短的疾病会呈爆发。
(2)临床症状期: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病原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传染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3)恢复期:在此期病人因病而引起的功能紊乱开始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机体产生免疫力。
5.疫源地消灭的三个条件:
(1)传染源已被迁走(住院、治愈或死亡)。
(2)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传染源排至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3)所有易感的接触者已度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未发病或感染。
6.四个流行强度:
强度指标 | 定义方法 | 常见疾病 |
散发 | 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 麻疹、脊灰、 |
流行 | 显著超过历年发病率水平 | |
大流行 | 短期迅速超过省界或以上 | |
暴发 | 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 甲肝、手足口、麻疹 |
7.易感人群:
(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新生儿人数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减少。
(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多、隐性感染
后免疫人口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