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苗”一词的原意指一定时期内控制施肥和灌水,使幼苗根部下扎,生长健壮,防止茎叶徒长。而年轻干部经过“墩苗”,才能“根部下扎”,增强本事。近日有媒体披露,一些地方“墩苗”机制不健全,出现“选苗”搞摊派、担子压得过重、选派干部意愿不强等个别情况。好好的“墩苗”,为何好苗子没长出来,反而有的还蔫了、枯了、夭折了?这无论对年轻干部个人的成长还是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而言,都有不小的启示。
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去到基层“墩苗”历练,有助于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增强自身联系群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并深化对党的政策和决策的理解。但是一旦“墩苗”成了走过场、搞摊派,就不仅违背了“墩苗”计划的初衷,更是会让年轻干部消极怠工,进而影响工作进度,损害政府形象。
“墩苗”是一个完整的周期,不能将干部一放了之,还要让干部能定下心,稳下步子,在重要岗位上经得住摔打,受得住磨炼,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健全机制,循序渐进。
首先,健全完善相关机制。一方面要完善好监督机制,充分重视青年干部的“墩苗”,不能流于形式,随便摊派,对于那些敷衍了事的行为要及时监督发现,并给出相应的惩戒。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好用人机制和考评机制,明确“墩苗干部”的发展渠道和晋升标准,必须坚决避免“墩”而不用、“墩”而不管、“墩”而不干的倾向,要让青年干部在基层“墩”得住,能学到真本领,提升真技能。
其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员干部自身要加强党性锻炼,比如明确身份认知,牢记义务与职责;“身”入基层,心怀百姓;坚定理想信念,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不务虚功。
再次,不断提升干部的能力。做好“墩苗”干部的培训指导,比如在工作方法、调研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群众的沟通水平等方面,提供帮助,加强交流和沟通。同时干部自身也要端正态度,学会走向群众,以干实事、创实效为工作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各种能力。
最后,加强组织协调与沟通。干部在墩苗期间,不仅要与群众沟通、与领导沟通、还要与同事和业务相关部门沟通。与群众沟通可以听取民意,深入了解事情、评估和检查实效;与领导沟通可以定期汇报工作,并听取建议和意见;与同事和相关部门沟通,可以查漏补缺,及时归纳总结,并且获取一定支持和帮助。
要坚持“墩苗”计划,就要“墩好苗”,在基层磨练中磨出铁肩膀,练出真本领。若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工作心猿意马,最后可能是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