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门票,还被强制购买摆渡车票,明明摆渡车可以直达景点目的地,却被分成3段乘坐……”近日,一段吐槽国内某知名景区摆渡车设置不合理的视频,引发关注。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景区摆渡车问题重重、差评不断,背离了设计初衷。(7月23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格控制景区门票过快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景区将摆渡车当做新的利润增长点,希望通过提高摆渡车的价格和上座率,实现“堤内损失堤外补”。事实上,这是错误的短视思维。景区提供摆渡车服务,其初衷无疑是优化游览体验、维护景区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但在后续的行业发展中,此类摆渡车、观光车的使用,却发生了明显的偏差,一些景区摆渡车竟异化为“宰客”工具。
一方面,景区停车场和大门、大门和核心景区之间距离越拉越远,动辄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年轻人走着都累,更别提老人和孩子,不少游客只能被迫“自愿”乘坐摆渡车。另一方面,景区摆渡车收费普遍不菲,往往还和门票一起捆绑销售,直接加重游客经济负担。这不仅有悖摆渡车设置的初衷,也违反了诚信经营和公平交易的原则。
摆渡车“宰客”属于饮鸩止渴、得不偿失,只会引起广大游客的反感和抵触,进而选择用脚投票,让景区失去游客市场。对于旅游城市和热门景区来说,既要将游客引进来,更要留住他们的心,在升级服务、提高品质上多下功夫,让游客在旅行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满足。
一、加强监管。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摆渡车服务的监管,制定明确的收费标准和操作规范,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确保景区摆渡车服务的规范运营。
二、提高透明度。摆渡车服务的收费标准应在明显位置公示,向游客提供清晰的票价信息,避免价格不透明现象。同时,在购票环节应提供明确的购票方式和可选择的服务项目,避免强制购票行为。
三、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消费意识和认知能力,让他们了解他们的权益和应该享有的服务,从而避免被宰客。
四、强化执法。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违规经营摆渡车服务的处罚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威慑力。在依法监管和叫停“宰客”行为的同时,积极引导景区纠正发展理念,转变经营思路,摒弃强制消费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巨大的市场将造福更多的从业人员。景区只有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平衡好自身利益和游客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才能走得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