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引发了社会关注。据报道,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在微信视频中被冒充的好友骗走了430万元。骗子利用了AI换脸技术,将好友的面部视频画面替换成自己的,从而取得了郭先生的信任。郭先生不是一个个案,多地出现了多起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受害者被骗走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
随着互联网AI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因技术而方便,而诈骗团伙的诈骗手段也因技术而更新。由于AI诈骗属于新型诈骗手段,部分群众因缺少应对方法而难以防范,对此就更需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受骗概率。
AI诈骗看似一个新问题,其实又回到了个人信息保护上。从本质上来说,这种AI诈骗的出现还是由于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足。一方面,各类软件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并且出售,群众缺少信息保护意识等,这些都为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对于用户的个人信息财产缺乏保护措施,风险规避能力较弱,同时政府部门在监管方面仍存在不足。
但是我们要清晰地看到,科技这种双刃剑,在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必然会产生新的风险。政府在面对新鲜事物时,也需要大量的尝试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现状的治理政策。对此,在后续的管理措施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强化法律约束。此前,公安部、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重要合成管理规定》,对重要伪造等新技术应用的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明确了各类主体的信息安全义务,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于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平台、app商家树立法律意识,重视行业自律。
第二,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收集个人信息行为的企业、商家、app等加强监管,及时捕捉违法违规行为,并依照相关法律进行严惩。另一方面,结合技术创新与法律保障,加快构建更加安全的个人信息保护网,实现用户需求满足与个人隐私安全的双赢。
第三,提升个人意识,强化防骗意识宣传活动。一方面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宣传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及AI换脸技术的发展现状,引导民众正确看待“AI换脸”技术,安全使用换脸软件,做到在享受技术的同时,既不能丢了自身的安全,也不会侵犯到他人的权益。另一方面,对于诈骗新方式新手段,要做到实时更新,加强网络宣传,扩大国家反诈骗APP下载范围,从国家监管到个人意识两方面降低群众受诈骗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