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杭州小伙小陈办了场婚礼,婚礼现场来的不少朋友,给的红包扁扁的,里面只放了一张卡,叫礼金互免卡。这样的红包一共有20多个,小陈和老婆每收一个都乐呵呵的。
多少年来,政府不断提倡婚丧事简办,禁止奢靡之风,现实却是,婚典越办越大,“份子钱”越随越多,早已失去了其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原汁原味”。
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礼金曾经起到过互济互助的功能;伴随着社会变迁,礼金的经济功能下降,情感表达的符号功能在增强,“礼金互免卡”顺应了这种潮流,受到了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做到了不少人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
首先,“礼金互免卡”大大减轻了自己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无损新人婚礼的热闹、喜庆。现在结婚“份子钱”水涨船高,不管是同事、同学还是朋友,关系远点的两三百起步,关系好点的则“上不封顶”,这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没有多少积蓄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其次,“礼金互免卡”淡化了人情往来的利益关系,增添了人情往来的情感厚度。让朋友之间的交往少了功利与算计,多了真诚与质朴。“礼金互免卡”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互不亏欠,也具有心理上的补偿功能——对于使用“礼金互免卡”的人们来说,自己今天的“免费吃席”是以将来朋友“免费吃席”为补偿的。
再次,“礼金互免卡”建立在信任与认同的基础上,将人情往来的周期延长。能够给参与双方一个明确的心理预期。“礼金互免卡”不仅没有损伤朋友之间的情感与关系,反而起到了润滑剂和黏合剂的作用,促进了社会联结。
最后,“礼金互免卡”独具现代婚俗的开创性。这样的创意,颠覆了传统送礼习俗,有助于扭转民众对婚俗、礼金的传统认知,降低份子钱标准,让婚礼红包不再成为“红色炸弹”,而是真正的婚礼祝福。
不论是古时候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还是如今的“礼金互免卡”,朋友之间的人情往来,需要的是人情味,而不是“人情债”。满足情感传递和情感表达的需求,构建稳固的社会关系,并不依赖礼金,而是依靠有品质的社会互动。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礼金互免卡”在移风易俗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毕竟,最该讲的人情不是宴席和礼金,而是朋友之间以心相交、以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