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之后,考生和家长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考试——志愿填报。有媒体报道,近几年各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开始出现所谓的志愿规划师、AI人工智能填报志愿卡卖家等。某款志愿卡销售人员称,只要输入分数,就可自动生成志愿表,自动推荐能上的大学和专业,直接给出录取概率。但是一键生成的填报方案是否可信,不少人仍抱有怀疑态度。
作为人生转折点的关键选择,填写高考志愿一直是一个家庭的重要事件,而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算法和大数据技术的相对成熟,AI填报高考志愿也应运而生。从信息和技术上来说,AI填志愿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若一味地将志愿填写交给AI来决定,反而容易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心意,错失最合适的院校,最后得不偿失。
首先是AI填写志愿的优势。借助算法和大数据做支撑,AI填写志愿能拥有海量的信息,打破了各大高校的信息壁垒,为学生和家长节省了时间成本,特别是对一些资源较少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辅助功能。其次,我们也要注意到AI填写志愿的不确定性。第一,AI数据的来源虽然广泛,但不一定都可靠有效。教育考试院一再强调未与任何机构有过合作,所以一些机构的数据也是来自网络的公开信息,而谁也不能保证这些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第二,AI建议偏保守,学生反而容易错失好学校。由于是大数据分析,所以许多平台机构给出的建议都偏保守,这样反而容易使学生低估自己,最终错失心仪的院校或者专业。第三,与AI的建议不同,学生选择更难。由于不同的机构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维度上的不同,同一个学生得到的建议会不一样,有些甚至会有很大出入,这样更是加深了学生选择的难度。第四,行业秩序混乱,定价不受约束。市场上的机构鱼龙混杂,又缺少相关法律和秩序的约束,所以一些机构会利用家长和学生的焦虑,随意定价,最后算出的志愿结果是否精准有待考证,但是收费却是真的不菲。一旦学生的志愿结果与现实大相径庭,学生和家长就追悔莫及了。
所以填写志愿,不能全靠AI。大数据和算法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参考,但是更多的是正视自己的心意,再选择力所能及的院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深耕于自己心仪的专业,在擅长的领域干出成绩,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才不会为当初的选择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