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0后高职毕业女生在清华大学担任老师”成为了舆论热议话题。一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邢小颖,不仅收获了全国网友上亿关注与点赞,更能自信满满地为这个国家顶尖学府的学生教学上课。如此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情境,确实更胜于许多“研究”“倡议”和“规定”,让职业教育的未来更加可期。
邢小颖作为一名高职毕业生能任教清华大学,引发舆论热议,从根源上讲,这是对学历的“普世价值观”的冲击。而媒体大力宣传这件事,是对社会上学历、能力以及人才的定义的纠偏之举,在国家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优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邢小颖的实际经历比媒体口头宣传更具有说服性,且类似于“高职毕业”任职高等学府的现象,是利大于弊,可谓多多益善。
首先,利于因事择人,实现用人专业,办事高效。一直以来社会不乏吐槽“高学历低能力”的声音,其实这是不少毕业生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缺乏实践造成的。而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开设初衷就是实施全校工程实践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即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所以招聘高职生任教是一种以事择人,追求专业的体现。然后,利于树立榜样,形成正确择业观,激励学子积极向上。从邢小颖的经历来看,她在清华大学实习期间,一直积极工作,保持着一颗学习奋进的心,不但继续深造拿到了本科学历,在工作上也是兢兢业业,上课总是第一个到,为了让同学理解自己的授课,她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反复磨炼技艺,也是由此,她才能成为留校任教的一员。与其说她是清华任教的“职校生”,不如说她是有奋斗目标,并且准备充分不断进取,最终抓住机会的人。最后,利于纠偏社会观念,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多年以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逐渐形成了对职教生的偏见,认为那是学业失败之人的无奈之选,所以导致许多人但凡有一丝希望进入大学,也不愿意选择职校。本来“拥有一技之长会更好”一直是社会共识,而这次“高职毕业”任教清华的事情经过宣传与讨论,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这种观念,因为它打破了所谓的“学历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成功的另一种可能。一旦观念发生转变,配合职业教育在学历晋升和求学渠道上的拓宽,便会有人愿意以更客观冷静的态度看待职业教育,从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校出身最后留教高等学府的邢小颖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她的经历不能复制,但是可以借鉴。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学历出身不是大问题,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行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尽管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艰苦,但是最终熬过来的,终究是终身学习,知行合一,把握机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