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试前,小明出现了情绪紧张,头晕,失眠的情况。同时,在考试的过程中,小明无法集中精力做题,出现慌乱,导致考试发挥失常。根据上述描述,小明可能患有(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本题考查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
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学生中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在: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题干中,小明考前出现了情绪紧张,头晕,失眠的情况,考试过程中又无法集中精力做题,出现慌乱。由此可见,小明可能患有焦虑症。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C项: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D项: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怖症包括: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2.春天,雌蛾会发出一种气味,能将远在几百米外活动的雄蛾吸引过来。科学家们析取了这一气味物质,用此来_____雄蛾对雌蛾的追踪,并诱使它们飞进所设的捕网。这是一种_____害虫的有效的新方法。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监测 控制
B.阻止 防治
C.促成 捕捉
D.扰乱 消灭
第一空,根据“雌蛾会发出一种气味,能将远在几百米外活动的雄蛾吸引过来”可知,雌蛾发出气味的作用是吸引雄蛾,那么科学家用这一气味的目的就是让雄蛾不能追踪雌蛾,并捕捉它,故待填词要体现不能使雄蛾追踪到雌蛾之意。对应选项,B项“阻止”指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D项“扰乱”指搅扰,两项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监测”指监视检测,科学家们的这一做法不是为了监测雄蛾对雌蛾的追踪,而是阻止雄蛾对雌蛾的追踪,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促成”指推动使成功,与文意相悖,排除。第二空,根据“并诱使它们飞进所设的捕网”可知,科学家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害虫消失。对应选项,D项“消灭”指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符合文意,当选。B项“防治”指预防和治疗、治理(疾病、灾害等),侧重预防和治理,但根据“诱使它们飞进所设的捕网”可知,科学家们的这个方法只能治理害虫,而非在害虫没出现之前进行预防,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项。
【文段出处】《 影响行为的神秘气味》
3.甲有桌子若干张,乙有椅子若干把,如果乙用全部椅子换相同数量的桌子,需要补给甲320元;如果乙不补钱,就要少换5张桌子。已知3张桌子比5把椅子的价钱少48元,那么乙原有椅子( )把。
A.16
B.20
C.48
D.56
和差倍比。
解题重点:根据桌椅置换数量得出桌椅的单价,再由差价计算椅子的数量。
解题过程:“如果乙用全部椅子换相同数量的桌子,需要补给甲320元,如果乙不补钱,就要少换5张桌子。”则说明5张桌子的价格为320元,桌子的单价为320÷5=64元;已知3张桌子比5把椅子的价钱少48元,则椅子的单价为(3×64+48)÷5=48元。根据题意,同样数量的椅子换桌子需补差价320元,则椅子数量为320÷(64-48)=20把。
故本题答案为B项。
4.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下列不属于土地整理的是( )。
A.对村镇道路进行硬化、绿化
B.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建设林网
C.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
D.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田地
定义强调:①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②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A项,对村镇道路进行硬化、绿化,不属于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不符合定义,当选;
B项,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建设林网,属于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林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符合定义,排除;
C项,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属于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符合定义,排除;
D项,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田地,属于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项。
5.班里的小婷非常喜欢撒谎,你将小婷撒谎的事情告诉小婷的父母之后,他们不以为然,说没什么大不了。针对这种回应,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处理?( )
A.直接放弃对小婷的管教,任由小婷自由发展
B.通过家访和家长深入沟通,家校共育,共同引导小婷认识到撒谎的危害
C.告诉家长,再不严加管教,小婷一定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D.严厉批评家长的不作为,要求家长把小婷立刻带回家,教育好再送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