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阅读资料 >  综应 > 

重庆教师公招新大纲《综合应用能力(D类)》:教学德育

2022-11-28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考情介绍
2022年9月25日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案例分析(德育原则、德育方法)
2022年9月17日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小学)》——案例分析(德育原则、德育方法)
2022年9月17日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中学)》——案例分析(作业布置)
 
知识详解
(一)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首先,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其次,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和谐统一发展,需要注意全面性、多端性、长期性和反复性,要有针对性。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①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②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二)德育原则
 

 

(三)德育方法

 

(四)德育途径
 
(五)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世界。
2.教育性,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4.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
 
(六)教学过程的特点(基本规律)
 
(七)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地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运用不当和滥用。
2.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3.巩固性原则
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便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合理组织复习,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知识。
4.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5.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1)了解学生的发展基础和现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善于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联系。
(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针对学生个性特点有区别地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量力性原则
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贯彻量力性原则的要求:
(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知识扩充】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贯彻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的要求
(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八)教学方法
 
(九)教学环节
教学工作是完整的系统,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知识扩充】预设与生成
预设是指教学预测和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教学的尊重。但由于这种计划性也使得教学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过于死板。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但是无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无序的。
做法:预设和生成应该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教师首先要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精心预设,尽可能减少低水平的错误和没必要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其次,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动态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预设应当想学生所想,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时间。
 
答题技巧
1.评价·分析类
(1)题型特点
评价·分析类题目常考的形式主要为评析某一教育主题的做法/行为类,分析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的原因/影响。如:“评价该老师的做法/行为等”或者“分析出现该行为的原因/影响等”。
(2)答题框架
第一步是表明观点。
针对案例中主体(如: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评价,给出正确、错误、辩证等的判断(正确、错误、好、不应该、值得赞扬、不恰当等)。注意,判断不要过于极端,尽量委婉地阐述。针对该教师的行为在分析原因/影响的时候,可以用总起的句式来表明自己态度。如:出现该行为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出现该行为是多主体影响的结果;该行为出现的原因有;该行为的影响有以下方面等。
第二步是具体分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具体分析出现某一行为的原因/影响等。这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撑,且每个论点后都要简单阐述下论据(即结合材料)。正确的内容阐明理由和意义,错误的内容说明理由和危害,也就是说为什么好/不好,违背了什么理论/知识。同时,论点与论点之
间最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注意彼此之间的平衡和并列关系。第三步是做出总结。
2.建议·做法类
(1)题型特点
建议·做法类题目常见的问法是为解决某一问题提出建议或针对某一不恰当做法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如:①请对案例中刘老师面对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②假如你是这位教师,接下来,你打算如何改变现在的状况?
(2)答题框架
第一步是明确问题。
在作答建议·做法类题目的时候,可以先将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总结。如:“针对班级气氛紧张的情况,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等。
第二步是给出建议。
这一步骤重点阐述。针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给出具体做法或措施。在展开时不能只谈措施,要结合理论知识进行作答,坚持一个原则“理论依据+具体策略/措施”。
第三步是做出总结。
可以提出对做法的总结或实施的注意事项。(字数足够的情况下可省略)
3.总结·启发类
(1)题型特点
总结·启发类型的提问方式主要是分析案例中某种教育方式、方法或行为,从指定的角度总结案例对自身的启发,或者根据案例中反映的问题,从指定角度谈启发。如:①结合案例中老师的授课情况,谈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②根据上述案例给你的启示,谈谈如何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2)答题框架
总结·启发类题目的做法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明确问题。在作答总结·启发类题目的时候,可以先将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总结,由总结引出启发(重点谈启发)。如:“案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发有以下几点”等。
第二步是详说启示。结合材料和理论知识逐条分析并得出启发。
第三步是做出总结。可结合自身经验或教育实践进行拓展延伸。
 
实战演练
【试题再现】
2022年9月17日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中学)》
以下是高一(5)班班主任黄老师(数学教师)部分工作日志的摘录:
日志1
小琪学习成绩优异,在年级名列前茅,进入第二学期后,一向按时交作业的她,出现了迟交、甚至不交的现象,学习成绩也下降严重,我发现小琪上课的精神状态欠佳,不时还会打瞌睡。她脸上的笑容少了,常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显得很孤独,我找她谈了谈心:
我:“小琪,看你最近精神状态不太好,有什么事吗?”
小琪:“老师,我就是觉得很困,打不起精神,很想睡觉。”
我:“晚上睡得很晚吗?”
小琪:“是的,我做不完作业。”
我:“是因为不会做吗?”
小琪:“是的,理科作业比较难,再加上各科作业量大,实在做不完。前两天测试成绩
也离满分差距很大,我很不满意,心里很烦很着急,越是这样就越不想做作业,然后就一直拖。”
我:“不做作业的时候你想干什么呢?”
小琪:“我想玩手机。”
我:“你喜欢打游戏吗?”
小琪:“我不打游戏,班里其他同学玩游戏,我就是想玩手机,上网干什么都行,反正就是想玩手机。”
我:“平时爸爸妈妈允许你玩吗?”
小琪:“每天只让我玩半小时,而且站在背后监视着我。他们常说要好好学习,不然以后就是个废人,就对不起他们。他们越这样,我就越想玩。所以他们只要不在家,我就会一直玩一直玩,停不下来,其实我也很矛盾,很担心,觉得不该这样管不住自己,但是又觉得学习压力很大,觉得自己很笨、很没用。有时候,我根本就没有看什么东西,就是不想把它放下。”
在和小琪的一番交流之后,我决定约小琪的父母到学校做一些沟通,和班里其他同学再了解一下情况。
 
【问题】调研发现,班级不少同学都存在小琪反映的作业问题。假如你是黄老师,你会怎么做?
要求:观点明确,方法得当,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我会这样处理班级作业问题:
首先,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作业的真实想法。同时开展主题班会,安抚学生情绪,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养成良好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其次,加强与科任老师的沟通,探讨恰当的教育方案,建议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将作业分量、难度控制在适当水平,布置分层作业。最后,发挥教育合力作用。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与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共同监督,共助成长。
【小试牛刀】
案例一:
闫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深受学生的喜爱,她班里的学生总是对语文的学习充满热情。其实,闫老师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她经常会思考如何才能将语文课上得精彩,并且会大胆尝试。例如在讲《秋天的雨》时,她制作了相关的课件,课的最后还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深人人心。课后他还让学生去观察秋天的景,以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展现秋天的美。还比如在讲授《最后一分钟》时,她给学生看了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精选后的短视频让学生深受触动。再如学习《将相和》的时候,她让学生表演故事人物,还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是否犯过错,并及时承认错误,同时鼓励学生写道歉信.....类似的课堂比比皆是,闫老师多样的教学方式总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而遇到学生思考存在困难时,她也不会批评,总是耐心引导。
请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评价案例一中闫老师的教学行为。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闫老师能正确践行教学原则,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符合科学性与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闫老师以课文为出发点,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贯穿以德育,同时还将文中故事搬到讲台上表演、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学以致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显著。
其次,有效使用了演示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发展,教师演示课件、请学生表演等均可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享受学习过程。
最后,教师的行为是对教育理念的践行。闫老师不仅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因材施教,给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发挥其独特性。
 
案例二:
有一次,在上课时,班里有几名男生在后排悄悄玩牌,这几名男生平时守纪观念差,自我意识强,当课结束时,我并没有指名道姓,而是策略地指出这类错误的危害,并由此及彼地把平时上课的其他不良现象联系起来,如:在老师讲课时自行活动,随便说话等,引起大家的反思。然后话锋一转,我认真地说,学生犯错误,老师责无旁贷。这样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事后,我把这几名学生找到办公室,他们精神很紧张,认为准挨训,可我避而不谈,谈了一会儿,看到师生间的隔阂消除了,情感逐渐融洽起来,我便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正面教育,并培养他们对老师的亲近感。当时,这几名同学马上承认了错误,并在班级作了自我批评,使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教育。后来这几名同学的纪律明显进步,学习也认真勤奋起来,有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在温暖中我感悟了错误,我非常喜爱我的老师。”原来,学生对老师产生爱戴亲近感,会对学习,纪律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变化。
问题:结合材料,谈谈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
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可从以下进行:
①遵循严慈相济、因材施教、平行教育、长善救失等德育原则。案例中教师灵活采取了德育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②正确运用说服教育等德育方法,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案例中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
③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看到学生发展的潜能。案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容错教育,引导学生发展。
④教师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爱好、兴趣等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金标尺教师招聘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教师公招备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