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是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A.高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继续教育
D.中等教育
【金标尺教师答案】本题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第(4)条规定,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C、D项:均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2.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金标尺教师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权利的救济渠道。
教师有向行政机关申诉的权利,处理教师申诉的机构应当是当地县级以上教育局。故A项符合题意。
B、C、D项:均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3.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老子
【金标尺教师答案】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
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他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
A项: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墨子提出了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4.“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两句话主张以社会稳定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体现了( )的观点。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大众教育论
D.精英教育论
【金标尺教师答案】本题考查社会本位论的思想。
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贡献的指标。“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都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A项: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大众教育是大众自己的教育,是大众自己办的教育,是为大众谋福利除痛苦的教育。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D项:精英教育观,是指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是学历教育观,即以学历论人才。学校办学以学历为导向,学生求学也以提升学历为重要目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金标尺答案】本题考查培养目标的定义。
培养目标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项: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