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及时掌握非学科类培训服务价格变化,强化非学科类培训市场形势分析研判,充分发挥市场价格监测预警“晴雨表”作用,既为后续出台配套政策做好参考,又为进一步深化治理提供依据,自2022年4月起,教育部监管司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价格监测中心),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郑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0个城市每月开展一次非学科类培训服务市场价格监测。监测涉及基础体能、足球、乒乓球、游泳、围棋、中考体育、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编程等11个项目。监测数据显示,由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和项目较多、竞争相对充分,培训并非刚需,再加之受疫情影响线下停课,校内课后服务广泛覆盖,“双减”政策实施前后的非学科类培训服务价格总体保持平稳。2022年4月,监测城市的基础体能、足球、乒乓球、游泳、围棋、中考体育、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编程培训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小时116元、86元、86元、142元、80元、136元、240元、242元、74元、98元、149元,与2021年1月基本持平。
1.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5月7日下午在京联合召开2022年高职扩招退役军人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对2022年毕业的首批高职扩招退役军人学生就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议提出,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发挥职能作用,抓住招聘求职两端,围绕培训赋能、就业促进、创业扶持等方面综合施策。强化人才培养,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和企业联合培养,加强职业发展引导,抓好择业观教育;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积极用好政策性岗位,做好全链条就业服务;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政策,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创业服务,多措并举做好退役军人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属地高校做好首批高职扩招退役军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帮助提升求职技巧,提高岗位竞聘能力。
1.5月8日,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正式启动。今年活动周继续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教育部、中宣部、网信办、人社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十部门将牵头组织开展15项全国性活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常规活动和本地特色活动。今年活动周是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后的第一个活动周。活动周期间,各地将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将作为宣传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据悉,教育部将于5月9日组织职业教育法专场宣传活动。此外,职业教育方针政策、改革发展重要成果、典型集体和人物以及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本次活动周的宣传重点。
1.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通知。《规定》明确,新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2.5月9日教育部启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专场招聘和供需对接等活动。就业促进周以“千方百计拓岗位 攻坚克难促就业”为主题,在河南郑州设主会场,在北京、吉林、山东、重庆、云南设5个分会场。活动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启动。主会场和5个分会场同步开展区域性专场招聘会、人才供需对接会、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等活动,预计为毕业生提供超过60多万个岗位。
1.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于5月至8月举办,同时,为配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6月同时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赛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国际赛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世校赛)将在天津和江西南昌举办。比赛项目分为竞赛类和展演类,其中竞赛类设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电子与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等5个赛项单元,16个高职赛项;展演类设中国制造与传统文化、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项目等3个赛项单元,以现场展演和录播展示等形式,集中展示我国传统与现代技能和文化、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等。
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健康科普宣传,教育部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开发制作了《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科普系列挂图》。
该系列挂图共7张,主要依据《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等相关权威信息,聚焦在校期间应如何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尤其是戴口罩、手卫生、常通风等重点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示、朗朗上口的文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师生员工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出遵守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要求,倡导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
1.今年,教育部将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和治理隐形变异作为重中之重。为此,高度重视全国各地群众向教育部直接投诉举报问题的处置工作,将“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举报平台转来的各批次校外培训问题线索逐一转交地方核查处理。通过这项工作,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督促各地重视并改进校外培训治理。
下一步,教育部将各地未完成核查的问题线索存量纳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双减”工作通报内容,责成未处理完毕的省份尽快完成有关问题线索核查。约谈投诉举报问题较多的省份,要求各地对投诉较多的校外培训机构加强日常监管,加快处置力度,推动动态清零。指导各地建立“两个清单”(问题较多的县区清单、问题较多的机构清单),针对问题集中的机构,聚焦投诉举报较多的“退费难”、占用节假日组织学科类培训等突出问题,加强针对性治理化解,一个一个县区、一个一个机构“拔钉子”,直至问题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