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料分析当中,我们常常感觉发挥不错,但一对答案,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并非是不会做、算不对,而是掉入了出题老师精心设计的陷阱里。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资料分析里面有着何种陷阱,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避免“掉坑”呢?
1时间陷阱
【例1】
问题:2009~2012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平均每年约为多少亿吨标准煤?( )
A.28 B.29 C.31 D.30
【易错点分析】C。题目要求的是2009~2012年,这4年内平均每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很多同学一拿到题,潜意识便认为是求2008~2012年5年内的平均产量,故计算得出5年的平均值为30,错选了D选项。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审题,看准题目要求的是哪个时间段,不要一拿到题就开始做,一看都会,一对都错,一味求快,这种因为粗心而造成的丢分是最最可惜的。
2概念陷阱
【例2】
问题: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7年该县旅游接待人数比2002年翻了四番
【易错点分析】在这里,我们很快能找到2007年该县旅游接待人数为362万人次,2002年旅游接待人数为90万人次,此时可以求出2007年该县旅游接待人数是2002年的362/90,首位商4,于是选择了A选项,但是!同学们,睁大迷人的小眼睛仔细看看题目让我们求的是四番啊!并非4倍,于是很多同学又栽坑了。在资料分析中有很多概念性问题,比如:翻番、多几倍、顺差、逆差、增加值等等,一定要实实在在的弄清楚各个名词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坑里哦!
3单位陷阱
【例3】
2014年1~11月我国货物运输情况
问题:2013年1~11月我国货物运输总量最大的领域是( )
A.公路 B.民航 C.铁路 D.水运
【易错点分析】A。同学们没有注意到公路、铁路、水运货物运输总量单位是亿吨,而民航货物运输总量单位是万吨,在这里,显然民航是最小的,故在本题直接可以排除,但又有不少同学掉进了单位陷阱了而错选了B选项。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单位,单位不一致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出题老师很有可能在此处挖坑等着你!
总结:在资料分析考试中,要想成功避开出题老师的所有陷阱,除了要仔细审题外,还需要看清楚问题当中的主体、时间、单位是否一致,找准数据再开始计算。同时,也要学会快速解题的技巧,一定要结合选项,能排除的先排除,不能拿到题目就埋头苦算,因为有的题目是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尽可能准确而快速的解出题目,才是我们的目标!
更多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