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公务员备考资料请关注“金标尺公考”微信公众号
2019重庆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75545593 | 备考题库:金标尺公考APP
含义:
经济新常态就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主要特点:
第一,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第二,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
第三,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面临问题:
第一,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
第二,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
第三,房地产调整阵痛;
第四,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
建议:
第一,正确认识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精心地应对社会矛盾;
第三,勇于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挖掘人口红利,创新利用人才红利;
第五,不断改善民生作为政策目标。
素材集萃
一、相关案例
长治农信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金融新常态 依托服务推进转型提质
山西省长治市农信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金融新常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金融服务的改进、优化和提升等方面,并以此作为农信社推进转型提质的重要抓手,深耕三农阵地,倾斜小微市场,聚力精准扶贫,确保地方经济稳中有进发展。
强化服务夯实三农基础
长治市农信社在积极推进改革的同时,坚持“更名不改姓”,直面服务三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逐一加以解决,持续下沉服务、下沉资金,全力巩固深耕三农阵地。去年以来,该农信社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围绕发展现代农业,高效运用信贷资金,着力满足三农资金需求。同时,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双创”的号召,支持创业2670户,贷款金额达2.62亿元;并与地方政府重点项目规划充分对接,全年支持地区农业龙头企业16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5户、基地(园区)68户,共计投放信贷资金18.5亿元。
按照“选点布局、完善功能、加强管理”的要求,长治市农信社扎实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力争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乡村全覆盖。他们选择村镇主要街道的便利店、小超市作为建站对象,积聚人气,保障服务;对不符合建站条件的行政村,仍将持续发挥助农取款服务点作用,确保普惠金融扎实推进,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此基础上,他们将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依托,搭建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政策普及和产品推介平台,把金融知识送到百姓家门口。一方面,他们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满足农村百姓卡折存取、转账查询、密码更改等基础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他们拓展外延服务功能,有效发挥金融服务站人缘、地缘优势,全面收集、建立客户基本信息档案资料,为推进整村评级授信奠定基础。
创新服务延伸小微触角
一直以来,长治市农信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突破口,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金融创新机制、贷款审批机制、贷款定价机制、人员培训机制,创新小微专营机构运行模式,优化贷款授信审批流程,为地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优惠的融资生态环境。
为彻底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该社围绕客户不同金融需求,有针对性的研发金融产品。同时,大力推进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农村土地“两权”抵押、林权抵押等新产品研发,从多个方面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
精准服务助力扶贫提速
近年来,长治市农信社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市委精准扶贫工作会议要求,特别是围绕该市脱贫攻坚大会提出的“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的问题,瞄准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总目标,举农信之力,全力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该社积极承担起本土银行的服务担当,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扶智、扶志活动,从源头上帮助广大贫困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长治市农信社坚持以脱贫规划统领,以专业队伍攻坚,以专项资金支持,绘出“路线图”,订出“时间表”,细化进度、倒排工期,与市、县两级政府、各级扶贫部门步调一致,共同推进精准扶贫服务的扎实开展。
二、权威表述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但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但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习近平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李克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经济增速调整为今年预期增长7%左右,看起来增速是调低了,实际上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增大了,已经超过了十万亿美元。如果按7%增长,那每年就要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注重质量、效益,促使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那就可以在较长时期保持中国经济在中高速水平增长。我们实现现代化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对世界也是巨大的贡献。
-------李克强
三、名言警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汉 ▪ 刘安
四、参考范文
新常态,经济发展质的跃升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实现现代化所必经的发展阶段。它是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经济发展质的跃升。处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是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仅不会与实现现代化目标相冲突相矛盾,反而恰恰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必然要求。甚至可以说,不经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淬火和洗礼,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我国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台阶,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保障如期实现现代化。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从短期看确实速度慢下来了,好像会拖延实现现代化的时间。但是,实现现代化不是“短跑”而是“长跑”.就长期而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失衡、产业低端、创新不足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严峻挑战,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即使短期速度可以搞上去,长期也会掉下来。而中高速增长则是更加适合我国目前条件、可以保障我国如期实现现代化的合理增速。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67.67万亿元人民币。在这个基数上,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因此,现在的中高速增长实现的增量就相当于以往高速增长的增量。按照中高速增长实现的增量推算,我国到2020年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完全可以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
产业迈向中高端奠定实现现代化的强大产业基础。应当认识到,仅仅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等数量指标,还不能说是实现了现代化。只有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现代化,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来,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才能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脱离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国民经济大而不强、没有竞争力,经济增长也难以持续。产业迈向中高端,才能有力地支撑中高速增长、推进现代化进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产业比重大且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衰减;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增长强劲、发展空间巨大,但整体规模还比较小,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还不够强劲。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左右迅速提高到8%左右,拉动GDP增长约1.4个百分点。按照国家发展规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到15%,这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将继续保持在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可以预见,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将加速形成,拉动GDP增长的作用会不断增大,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的中高速增长会更有把握。
创新为实现现代化提供核心动力支撑。实现现代化,必须发挥好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创新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也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引领发展的动力不足。我国持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而取得的快速技术进步。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缩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缩小,但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因此,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更好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没有技术的突破和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就难以实现。必须依靠创新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更多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
- 上一篇:申论 | 热点透视:机构改革
- 下一篇:申论 | 热点透视: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