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这是对网络主播行为的一次系统性规范,其中一大亮点是,对于提供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的直播内容,要求主播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这被外界解读为主播需要“持证上岗”,将对直播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直播节目大量涌现,网络主播数量快速增长,其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准入门槛低,行业从业者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较为突出。其中,法律、财经、医疗等内容因贴近民生,一些不具备基本专业能力的人士趁机开设直播账号,对专业内容进行解读,甚至“弄虚作假”,进行诱导性交易、非法荐股等违法活动,误导公众认知,危害他人财产安全。
《行为规范》强调了在涉及民生的重要领域发声的专业性,网络主播持证上岗,并非针对所有的网络主播,而是限定那些专业类主播。这些直播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并且可能对受众产生直接的利益影响,要求这部分专业主播持证上岗,可以防止冒牌专家浑水摸鱼、误导受众。如此的《行为规范》是直播行业经历野蛮发展、逐步走向规范的必要举措,既消除了网络直播的乱象,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又最大程度保留了网络直播宽松、开放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引导网络主播规范从业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提高主播队伍整体素质。
网络直播不是法外之地,不加约束的任性裸奔显然不允许,扎紧制度的笼子才是正道。善政要收到好效果还需落实到位。一方面,可以细化“专业主播”所包含的门类,明确“专业主播”的执业资质认定流程;另一方面,要确保直播内容安全,规则的约束不能只局限于“准入”环节,还要贯穿于日常运营、管理之中。因此,要根治专业直播乱象,监管部门要理顺与平台之间的分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治理,同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监管处罚条例,封住违规主播的“复活”之路。如此一来,对那些不靠谱的假专家、“挂羊头卖狗肉”的不法分子才能实现精准打击,同时避免“误伤”真正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