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招聘平台为各类求职者广泛应用。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网络招聘平台存在招聘信息“水分”多、招聘账号管理乱等问题,甚至涉诈涉黄,一些公司公司假借招聘名义揽收学员,收取高昂学费、向学员推销网贷产品,但相关入职承诺却无法兑现,导致求职者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
就业问题是最大的民生。在疫情反复地形式下,在国内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国家已在提出稳就业保民生,而“0门槛”入职的陷阱极大的损害了求职者的切身利益,也不利于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若是放任不管,还会影响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0门槛”入职变入坑的陷阱,我们要坚决予以打击。
0门槛”入职屡屡有人踩坑,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求职者认知有误,盲目入坑。所谓的零门槛工作一般都打着“高薪,事少,双休,离家近”的旗号吸引求职者,而一些受到“一毕业就人均年薪十万”的信息洗脑,再加上公司的坑骗,他们自然就会放松警惕,成为受害者。第二,平台监审核不严,管理有漏洞。不少招聘平台属于免费发布信息,因此在注册者的审核上不会很严格,同样平台也不会就一些虚假信息对求职者给出提醒。更甚者,一些招聘平台的工作人员直接利用管理漏洞,非法倒卖用户信息。第三,政府监管部门惩治力度不够,虚假招聘有恃无恐。对相关平台要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以及求职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作出明确规定,导致有关部门在对违规平台和用户做出惩罚时,力度稍显不够,“只要打不痛,下次就会再干。”
为了保证求职市场的正常秩序,也为了维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落实国家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大力整改“0门槛”乱像十分必要。首先,严格行业规章,明确平台责任与义务。对于招聘平台,国家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做好责任细化。比如平台有义务与责任完善审核机制,严格审核招聘信息发布者,对于发布虚假信息的企业和个人实行封号管理,对于明显有违法行为的信息发布者要及时举报。对于求职者也要定期跟进回访,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其次,监管充分发挥职能,及时干预,严格监督。相关监管部门要定期筛查相关平台,对招聘平台的信息发布者进行抽检,发现问题要及时出手干预,对于没有落实主体责任的招聘平台要实行连带责任,予以重罚。最后,求职者要理智谨慎,擦亮双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入高福利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企业招聘是为吸纳人才助力企业更好地发展盈利,而不是“0”要求地做“慈善。求职者特别是刚出校门的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不要被心怀叵测的人欺骗诱哄,看着眼前的“0门槛”高薪职位,而忽视了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坑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