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要求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尤其对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影响身体健康以及危险性、风险性高的特殊工作进一步强化年龄约束,规定从业男性不得超过55周岁,女性不超过45周岁。政策出台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表示理解,有人提出质疑,特别是对于超龄农民工的去处,大家提出了疑问。
清退超龄农民工,主要是指超龄农民工不能从事建筑施工的一线作业,这是出于超龄农民工的人身安全考虑,也是出于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善意,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必须要实施的。但是对于清退的超龄农民工,不能“一刀切”“一退了之”。
超龄农民工选择建筑行业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多攒钱。第一,增加收入,减轻子女负担。第二,养家糊口,攒钱养老。第三,帮助子女,偿还负债。不管是何种原因所致,对于一些缺乏技能的超龄农民工而言,除了还有一把子力气在建筑一线发挥余热,他们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实属无奈。因此,清退超龄农民工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困难与诉求,给他们铺好后路。首先,制定好转岗制度,帮助超龄民工再就业。对于达到退休年龄但是又有工作需求的农民工,企业要做好转岗配套,比如将一线超龄农民工转为保洁员,仓管员,安保员等,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人,还可以设置一些管理岗或者技术指导岗,这样既能满足农民工的生活诉求,又能充分利用好企业的人力资源。其次,企业合作,提前做好技能培训。对于一些即将达到年龄要求的民工,企业可以互通合作,提前制定好技能培训,比如室内装修,家政服务等,给有意愿继续工作的人更多选择,提前做好转岗准备。最后,完善社保和养老制度,分配好城乡养老资源。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正如一名代表委员建议,“将社保的社会统筹部分与缴纳地解绑,企业与个人缴纳费用均纳入社保权益转移接续范围,实现‘钱随人走’,以支持更多灵活就业群体纳入高保障的社保体系之内。”
农民工一直都是城市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国家飞速发展的几十年,这些勤劳的群体将青春和梦想留在了城市,筑起了城市的车水马龙。但是临老之际,进,他们很难留在他们挥洒汗水的地方,退,他们也没有更多的养老资源。因此清退超龄农民工之后,在他们进退两难之际,做好后续工作是应有之义,让他们在年迈之际,仍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