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星巴克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据报道,记者近日在星巴克无锡昌兴大厦店和无锡震泽路店卧底调查。从披露的视频来看,星巴克存在使用过期原材料问题,还存在店员篡改原料保质期、隔夜蛋糕依然上架等行为。其中一家门店的主管甚至要求卧底记者使用吧台毛巾去擦垃圾桶外壁,擦完后经过简单清洗继续放吧台使用。星巴克中国回应称:对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深感震惊,确认两家涉事门店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行为。无锡市场监管部门已责成两家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并约谈星巴克。
近年来,餐饮行业频频曝出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星巴克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素以“金标准”作为食品安全的皇冠,却未能守住节操,
使用过期的食品原料,不仅辜负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还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产品过了保质期,意味着产品已过了企业保障质量的承诺期。对于过期原料,若用于相应的食品加工,那食品品质将难以确保。对于一些不容易发生变质的食品,市民也比较难以分辨。同时,使用过期的食品原料,也让品牌的品质口碑因此蒙尘。星巴克入驻中国已达22年之久,长期用心经营的良好口碑使星巴克广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一直以来承诺食品卫生安全高指标的星巴克,却犯了使用过期食材这种最低级的错误,让良好的口碑受到质疑。
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一是利益驱使。正如报道指出,涉事门店种种触碰底线的行为,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因为星巴克要考核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率,门店就处心积虑地美化数据,不惜践踏承诺。二是监管方式不严谨。星巴克虽然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每个月一次的“大巡查”,食品安全巡查只是走走形式,监管力度不过关,门店店主与店员也会对食品安全制度要求的落实产生松懈。
每次问题一出,品牌企业不约而同地进入道歉、关停涉事门店、宣称整改。从奈雪的茶、麦当劳到星巴克,一连串大牌连锁餐饮企业失守,说到底还是相关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诚意不足、决心不够、投入不多。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底线和生命线。食品从业者一定要守法经营,葆有责任心,坚持用好食材、做好产品,为消费者的“舌尖安全”负责,做安心餐,赚良心钱。品牌的树立更应回归产品质量本身,品牌食品企业更应肩负起美味公平的责任,让所有人都公平地享用安全美味。
当然,食品卫生安全关乎公民人身安全,只有企业内部的监管是不够的。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违规惩处力度。媒体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也应持续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督促、检查、指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强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广大消费者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其力量是庞大的,有利于推动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让消费者人人成为监督者,将使不安全食品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