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凌晨,广东省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塌方灾害,造成多人伤亡,饶先生一家在幸免于塌方之难后,竭尽所能呼喊、示意,但无济于事,依然有很多车向前行驶。直到饶先生的岳父直接跪在了快车道上,拦停后方车辆,才避免了更多人员伤亡。
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路过司机被拦下后,第一反应是对饶先生的岳父大骂“你不要命了吗”,这无疑折射出一个巨大的现实问题:社会信任的缺失。
社会信任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对他人、组织、制度等的信任程度。社会信任的缺失,会导致生意不能成功,婚姻不能美满,社会不能和谐。它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一,信息时代对人们的冲击,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化的进步,虚假信息、网络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在与陌生人交流甚至购物时,也很难确定对方是否真实可信,这削弱了个体之间的信任基础。第二,不公平事件损害了公信力,经济社会背景下,贫富差距被拉大,一些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在网络的加持下被无限放大,使得人们普遍认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不愿意相信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承诺。第三,个体主义和自私主义情绪的抬头,物质的富足使得现代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精神世界,更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趋利避害的本性更容易怀疑和质疑他人的动机。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迫切需要重建社会信任机制:
首先,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民法典虽然对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了保护,但是当事人维权的成本还是非常的高,所以我们应该出台更多的、更为细化的法律法规,让更多的群众敢于去扶“倒地的老人”不能让我们的好人流血又流泪。用立法的形式,从国家的大局出发,来建立社会信任的第一道防火墙。
其次,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提供透明、可靠的信息和服务,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决策机制;企业应主动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工作流程和产品品质,让公众重塑信心,人们才能对他们的承诺和行为产生更多的信任。
最后,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各主流媒体和知名博主应积极地传播正能量,宣传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对于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应加大曝光力度;教育机构可以将信任和公民道德纳入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从而全方位建立社会信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