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卫生 >  阅读资料 >  综应 > 

重庆医疗卫生《综应(E类)》精华考点:医学心理学核心考点(1)

2022-12-23  | 

【导读】重庆医疗卫生《综应(E类)》精华考点:医学心理学核心考点(1)。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备考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金标尺教育获取。

一、动机冲突

是指心理上同时存在性质和强度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难以取舍,从而形成动机冲突。它有四种基本形式。

1)双趋冲突:两个目标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即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紧张状态。所谓“前怕狼,后怕虎”。

3)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即向往得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

4)双重趋避式冲突:人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注意所产生的的冲突。

二、记忆

(1)概念: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基本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基本过程。

①识记。是一个反复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程,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始。根据识记的目的、任务明确与否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可分为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

②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识记的内容不能及时正确地再认和回忆称为遗忘。遗忘有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四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豪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在识记最初一段时间内遗忘较快,随着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减少遗忘便逐渐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因此,科学用脑,保持头脑清醒是提高记忆力的重要条件。

③再认和回忆。它是过去经验恢复的两种形式。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认出来就是再认。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两种。由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记忆过程障碍称为记忆障碍。精神和脑器质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记忆障碍。

三、临终病人的心里分期

临终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对生活的依恋,对家庭和未完成事业的遗憾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等,使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临终关怀心理学创始人Kubler Ross在她的著作《死亡与垂危》中,阐述了她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临终病人心理的5阶段理论。Ross认为,在临近死亡的时候,病人的心理活动一般要经历以下5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

1.否认期  当病人得知自己病重即将面临死亡时,常常没有思想准备,其心理反应为“不,不可能,不会是我!一定是搞错了!这不是真的!”以此来极力否认,拒绝接受事实。继而会四处求医,怀着侥幸的心理,希望是误诊。此期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大部分病人能很快度过,也有些人会持续否认直至死亡。

2.愤怒期  病人通常会生气、愤怒、怨恨、嫉妒,产生“这不公平,为什么是我!”的心理反应。内心的不平衡,使病人常常迁怒于周围的人,向医护人员、家属、朋友等发泄愤怒。

3.协议期  病人希望尽可能延长生命,以完成未尽心愿,并期望奇迹出现,常常表示“如果能让我好起来,我一定……”。此期病人变得非常和善、宽容,对病情抱有一线希望,能积极配合治疗。

4.忧郁期 病情进一步恶化,治疗已经无望时,病人往往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退缩、悲伤、沉默、哭泣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病人常要求会见亲朋好友,希望有喜爱的人陪伴,并开始交代后事。

5.接受期  此时,病人对死亡已有所准备,一切未完事宜均已处理好,因而变得平静、安详。病人因精神和肉体的极度疲劳和衰弱,故常常处于嗜睡状态,情感减退,静等死亡的来临。

重庆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公众号

查看 招考信息

金标尺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