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强调要因地制宜创造学生午休条件,多地小学开启校内午休模式。校园午休想实现“躺睡自由”,对学校既有空间有着一定的要求,一些地方开始尝试使用新型课桌椅,让学生在教室里实现一键躺睡。
“良好睡眠,健康之源”。孩子睡得香、睡得饱,才不会成为特“困”生。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小学生普遍睡眠不足。并且囿于校园空间有限,实现“躺睡自由”仍存阻力,很多学校学生只能无奈选择在课桌上“趴睡”。从医学常识而言,趴桌午睡对血液循环、肩颈脊柱都是不健康的。趴睡时容易忽略压迫到眼睛的问题,引起局部眼压过高,导致眼胀,甚至出现近视眼的可能。
事实上,科学合理的睡眠方式可以让学生消除疲劳,更好地集中精力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对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双减”政策落地以来,课后服务在中小学实现全覆盖,学生在校时间也相应增加,因此,学生午休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尽快妥善解决。
一是政策要发力。比如今年6月出台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区在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的同时,可结合实际为非寄宿制学校提供学生午休条件;以及近日教育部也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尽快实施午休“舒心躺睡”工程的建议作出答复,这些都切实回应了民生关切,有利于推动老旧学校和场地有限学校实施改造扩容计划,新建学校将学生午休环境建设纳入规划,尽可能让学生午休躺睡成为学校的“标配”,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学校要发挥自身能动性,探索建设高质量午休环境的方法。很多学校受制于客观条件,推动学生午休躺睡落地情况不甚理想。这些学校不妨统筹现有办学条件和设施设备,循序渐进完成改造,譬如先落实低年级学生午休躺睡,再逐渐覆盖到全学段,还可以结合不同学龄学生的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午休策略。
三是还需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学校应针对学生午休的诉求,广泛征集学生、家长的建议,最大程度获得家长认可和社会资助,形成适合本校的午休解决方案。
破解午休难题,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不仅关系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是一项充满温情的关爱工程,考验学校的管理智慧和应变能力,值得我们为之持续努力,让更多“一键躺睡”从概念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