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双11”大促已拉开帷幕,各大电商平台的预热和促销活动相继开启。对那些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来说,既想凑热闹,又担心自己成为“冤大头”;既期待商家“放大招”,又没时间货比三家。于是,跟着购物榜单“买买买”成为不少上班族的新选择。
上班族为啥信赖购物榜单?因为对时间宝贵的上班族来说,与其漫无目的地瞎逛,不如直奔需求。榜单就像筛子,清楚明了地做减法,帮助消费者保留最适合的选项,降低选择的难度。这反映了当下消费者更加理智的消费观。当今消费者“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与其为了省钱而买很多便宜货,不如买一件价格相对较高但具备更高品质的产品。购物榜单为当前促消费提供了新思路,消费市场瞬息万变,建立与消费者的互动机制很有必要。只有真正了解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推动供需匹配,才能更好地挖掘消费潜力。
大众跟着购物榜单购物,这其中必然有省时省力的原因在,但是更多地反映出了大家逐渐理性的消费观,比如“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以及大众对自身消费的需求逐渐变得个性化,比如“不仅买好的,更要买合适的”。这种转变不仅考验着市场和商家,也考验着消费者对榜单“种草”的识别能力。
首先,大众的消费观念越发理性且追求“适用性”。近年来,不管是蹲直播间还是多平台比价,都显示出消费者更加注重价格与性价比的平衡,同时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追求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相契合的产品,他们会更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和适应度,不会盲目追求品牌或高价产品。
然后,根据市场变化,商家需要适时做出调整。面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商家建立与消费者的互动机制很有必要。比如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即时互动性,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主动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反馈和建议,以获得有关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消费体验等方面的反馈。再比如商家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固定客户群,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定制化产品,以此留住老客户,拓展新客户。
最后,榜单虽好,但不要“迷信”。对时间宝贵的上班族来说,与其漫无目的地瞎逛,不如直奔需求。榜单就像筛子,帮助消费者保留最适合的选项,同时不少平台的榜单还越来越专业,包括商品类别、产品材质、商品特性、平台比价等内容,然后利用大数据推给不同的受众。虽然消费榜单给我们省下了不少时间,但是有“种草”就有“拔草”。比如由于可能受到商业利益影响,榜单的可信度会降低;再比如由于消费者所处的地区、年龄、收入和消费习惯不同,个体对同一件商品的体验感还是会不一样,所以一件商品到底如何,还是要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可盲目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