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重庆市民背着背篓、挑着竹筐排队坐轨道交通去卖菜”的视频引发热议,相关话题“重庆的包容性让人爱了”冲上热搜。
视频拍摄者表示,当时他在4号线保税港站准备换乘9号线,看到他们有序排队坐车的一幕觉得充满了烟火气,太美好了,“重庆真的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轨道开到“家门口”,让这里的居民乐开了花,因为每天乘坐轨道交通到沿线售卖蔬菜,这样不仅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还一点都不愁卖。这也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但在这暖心的举措后面,我们更应该看到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这背后做出的努力和付出。
首先,我们需要做好调研规划。作为城市的重要通勤工具,并非每条轨道交通线都适合“挑筐担菜”,特别是通勤的早晚高峰时段。因此,允许沿线居民“坐轨道交通去卖菜”的前提是,做好前期调研和整体规划。比如,交通线沿线务农人群和居民数量、早晚通勤高峰段的人流量等;再比如了解每天人流量的峰值时段等,尤其在人流量多的时候,不适合众多居民背负农产品,占用更多公共空间。
其次,我们需要保持环境卫生。作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很重要。因此要对沿线买卖农产品的居民做好宣传和规定,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和《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爱护公共卫生环境,不要大声喧哗。
再次,我们需要维护现场秩序。现场安保人员要做好现场的引导,维护现场秩序。比如帮助和引导沿途售卖农产品的农户走正确的通道、过安检、乘坐直升电梯等,而且不许在轨道站大厅内摆摊叫卖。
最后,我们需要提升服务意识。定期进行人员培训与考核,提升服务意识。针对部分重点乘客,车站也要有一套标准化作业流程。比如乘地铁卖菜的多数是老人,工作人员要将他们全程看着或护送至站台;再比如时刻保持警醒,关注现场秩序,对于在车站出口售买蔬菜的老人,要及时提供帮助和引导。
就像不少地方为了方便村民卖菜,仍保留着“绿皮慢火车”一样,同样是为了民生,重庆开启了“轨道交通卖菜”模式。随着轨道交通越来越发达,它不仅能为更多的人出行带来便利,同时还能帮助沿线居民多挣得一份收入,多买到一份放心的农产品,也算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