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通勤旅客出行体验,近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的川渝贵地区121座高铁车站启用公交化票制。旅客在开通铁路e卡通后,可以无需购票,刷证或扫码即走,这也使得城际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当前, 随着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和要素密度过高形成的聚集压力,给城市承载能力和顺畅运行带来严峻挑战。高铁“公交化”的实现既减少了购票的程序,也节省了候车的时间。如此不仅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满足市民通勤需求,而且激发城际间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流,加快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城市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有效推动城市发展“提档升级”。
首先,高铁“公交化”是一次基于强大运力的突破。越织越密的铁路网,是高铁“公交化”的实力和底气。在重庆、成都两座城市之间,就有三条铁路通道,每天百余趟列车往返其上,如今,成渝之间的第四条通道——成渝中线高铁的建设也正在加速推进。只有运力足够,才能满足高铁“公交化”的需求。高铁“公交化”,是一次基于“硬实力”之上的“软实力”突破,通过制度上、服务上的优化,使得现有资源能够满足更加丰富、更加多样的出行需求。
其次,高铁“公交化”让省市联通更顺畅。票制“公交化”之后,让西南地区三省的异地通勤族上下班的路上更加从容,也让省与省之间人才交流更为方便,铁路部门通过实时调整预留席位,让通勤族不再为“赶火车”而发愁,“半小时经济圈”和“半小时生活圈”逐步成为现实,进一步拉近了时空的距离。
再次,高铁“公交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交通的便利,也是交往的便利;人的流动,也能带来各类要素的流动。工业设计赋能大会、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发展合作交流会、供应链发展大会……光是这个六月,就召开了许多成渝地区间的行业交流会。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把川渝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规模效应也在这种整合中显现。
最后,高铁“公交化”也是在突破旧的认知、塑造新的认同。当城际间的高铁与城市内的地铁“一样”方便,城与城之间界限也就不再那么泾渭分明。事实上,重庆也正在构建跨省域都市圈,破除行政壁垒,奋力探索同城化发展。在高度分工化、高度专业化的现代社会,以经济圈而非行政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必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是一张这样的蓝图。高铁“公交化”之所以值得点赞,就在于它助力了要素无障碍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