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业单位 >  阅读资料 >  综合基础 > 

重庆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篇:对外开放

2020-04-30  | 

【导读】重庆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政治篇:对外开放。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事业单位交流群:956687225 

备考课程:事业单位菁英培优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考点。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就是这个考点的主要内容。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重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同样是这一个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大战”威胁暂时没有了,国际形式也向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因此,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主要包含了以下原因:

1.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

2.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

3.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对外开放基本经验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始终要坚持的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独立自主并不排斥吸收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实行对外开放,一个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邓小平明确表示:“我们要有计划、有原则地引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

三、对外开放格局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相较于过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说法,不难发现,我们的开放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十九大的表述更加凸显时代特色,也更加全面深入。

四、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确定在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1988年4月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两项决定,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创办经济特区迈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邓小平评价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部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

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指出这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

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

经过多年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进入,我国的对外开放城市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我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