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6日至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据报道多个区县开展了相应的科普活动。比如北碚区科协走进社区科普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大足区科协在大足科技馆通过体验科普流动展品,向游客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逃生技巧;而人民防空办也纷纷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开展防灾减灾科普活动,可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维护社会与国家的安全稳定。
做好防灾减灾的科普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加强线上传播,广而告之。线上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大家观看方便。所以,可以在官方公众号和网站发布防灾救灾知识,或者联系当地媒体播放一些灾害发生和逃生自救的视频,还可联系短视频平台让科普博主向大家科普相关知识。
第二,结合线下宣讲,答疑解惑。除了线上宣传,还要结合线下交流,更能加深印象。比如在社区村镇和学校张贴展板、宣传图片,悬挂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再加上科技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知识,以及现场演示自救技巧。
第三,采用实景体验,引起重视。耳听眼看还没有亲身体会来得深刻。因此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可以联系科技馆、文化宣传部门、以及应急部门等联合宣传。比如在科技馆利用VR科技实景体验,让人们亲身体会灾难来临时的恐慌与危险;可以在学校,或者社区举办救援演练,让群众现场观摩救灾演习,通过观看与动手操作,重视防灾救灾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进行防灾减灾科普演讲大赛,让大家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防灾救灾的知识,在演讲中自发宣传防灾救灾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