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人民法院这十年”第四场新闻发布会,聚焦人民法院依法惩治金融犯罪的工作情况和典型案例。其中重点发布了自今年4月以来,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成效。人民法院坚持从严惩处原则,重点打击以“养老服务”、“养老项目”、“养老产品”、“养老保险”为名目的养老诈骗犯罪,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近日,民政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工作的意见》,加大常态化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力度,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年人享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情感营销、高利诱惑等手段,将诈骗“黑手”伸向老年人的“钱袋子”,损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老年人群体处在数字时代边缘,对新事物接受程度和辨识能力较弱,同时,空巢化导致不少老年人情感空虚,这些都成为犯罪分子利用的弱点。
尊老敬老是中华传统美德,老有所养是社会成员的普遍关切,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既是事关老年人晚年幸福的民心工程,也是攸关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要事。那些瞅准老年人养老钱袋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触碰了司法高压线,也逾越了人伦底线,必须毫不犹豫地打击惩治。
“亮剑”养老诈骗,守护百姓“养老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温暖老年人“心窝子”。在现实生活中,骗子深谙老人内在需求,假装成比子女更为“孝顺”的孩子,花大量时间关心老人起居生活和健康状况,潜心建立“亲情关系”,运用情感攻势,迫使老人就范。作为子女,应在工作之余,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关心老人身心状况,通过沟通交流,减少他们孤独寂寞感,同时帮助老人辨别虚假信息,避免其上当受骗。
二、武装老年人“脑瓜子”。老年人对新技术、新业态适应慢,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方面,相关部门和数字互联网公司应开发更多“适老化”数字产品,降低使用“门槛”,打破横亘在老人与数字信息生活之间的“高墙”;另一方面加大宣传,使用老年人经常收听、收看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平台,发布典型案例,政策措施等信息,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
三、严厉打击骗老“坏分子”。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相关部门要建立职责清晰、协同联动、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打击治理体系,开展全链条、一体化整治。同时,面对信息化诈骗新方式,要充分运用科技支撑,不断提升信息化预警监测和反制能力。严厉惩处不法分子,形成警示和震慑,让其“不能骗、骗不了、不敢骗”。